2021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共享經濟穩就業保民生作用逐步凸顯【組圖】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發展共享經濟下的新型就業模式。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崗位,還在改變著傳統的就業方式,創造了龐大的靈活就業機會,成為人們自主擇業和彈性就業的重要選擇,穩就業保民生作用逐步凸顯。
多項政策發布,鼓勵發展共享經濟下的就業新模式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發展共享經濟下的新型就業模式。2017年1月,政府發布《“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規劃明確支持發展共享經濟下的新型就業模式。
2020年7月,發改委等13部門印發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共享住宿、文化旅游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生活消費新方式,培育線上高端品牌,鼓勵發展“共享住宿”首次寫入我國政府文件。
共享經濟新就業形態優勢明顯,具有更高包容性及靈活性
在穩定和擴大就業方面,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崗位,還在改變著傳統的就業方式,創造了龐大的靈活就業機會,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技能、時間和擁有的資源,以自雇型勞動者身份參與到共享經濟活動中。共享經濟就業新業態成為人們自主擇業和彈性就業的重要選擇,同時也為社會特定群體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
共享經濟就業新業態應用優勢明顯,一方面,新就業形態涉及領域寬,包容性強,內容多元化,部分崗位門檻低,為社會重點群體的就業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機會;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平臺共享優勢,可以根據市場供需變化,及時調節勞動力的供給量,促進勞動力跨業流動和減少摩擦性失業。
共享經濟參與者數量逐年提高,穩就業保民生作用逐漸凸顯
2019年和2020年,我國先后發布了3批共38種新職業,與共享經濟相關的職業占比超過一半。共享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催生了大量新職業,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共享經濟形勢下,就業模式從傳統的“公司+雇員”向“平臺+個人”轉變,就業市場結構發生變化。
自謀職業、短期合同工、非全日制就業等靈活就業在就業形態中占比越來越高,在緩解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中作用顯著。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電商主播、在線咨詢師、電子競技員等新工種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就業選擇。2019年,滴滴平臺兼職人員占比達78.9%,美團平臺占比達52%,愛彼迎平臺占比達90%。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突發疫情沖擊與就業市場持續存在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相疊加,2020年我國就業總體形勢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2020年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
全面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并好于預期,離不開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也得益于共享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參與者人數看,2017-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參與者中服務提供人數整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為8.3億人,其中服務提供者約為8400萬人,同比增長約7.7%。
從共享經濟平臺企業員工人數上看,2017-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平臺企業員工人數逐年增長,初步估算,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平臺企業員工數631萬人,同比增長約1.3%。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共享經濟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將對全球及中國共享經濟的發展狀況、市場潛力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深度剖析,以便相關決策者準確了解當前共享經濟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