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多數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普洛藥業(000739)、九洲藥業(603456)、華海藥業(600521)、天宇股份(300702)等。
本文核心內容:醫藥中間體產量、醫藥中間體市場規模。
中國醫藥中間體已步入成熟發展階段
醫藥中間體是醫藥化工原料至原料藥或藥品這一生產過程中的一種精細化工產品,化學藥物的合成依賴于高質量的醫藥中間體。換而言之,中間體是原料藥工藝步驟中產生的、必須經過進一步分子變化或精制才能成為原料藥的一種物料。
按中國藥監局規定,醫藥中間體可視為藥品原材料,不必按照藥品規則生產報批、申請批號。但是用于藥品合成,產品質量需達到一定的級別,通常需要經過客戶的審核,方可成為其合格供應商。
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在我國主要經歷四個發展階段,分別為探索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步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2005年)、快速發展階段(2006年至2015年)以及成熟發展階段(2016年至今),經過30多年的穩步發展后,我國醫藥生產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間體基本能夠配套,只有少部分合成技術復雜的高端中間體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而且由于我國資源比較豐富,原材料價格較低,目前有許多中間體實現了大量出口。
新冠疫情作用下,醫藥中間體產量回升
在醫藥中間體行業發展初期,因投資較小,利潤水平高于普通化工產品,而市場準入門檻又比較低,導致大量的小型化工企業加入了醫藥中間體領域。根據森萱醫藥招股說明書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前我國醫藥中間體產量不斷增長,2016年,我國醫藥中間體產量達到峰值,約為1453萬噸。2016年以來,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整體呈現中小企業為主、生產區域集中、業務規模穩定、工藝技術水平較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等特征,同時受環保壓力的影響,我國醫藥中間體產量有所下滑;但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響,國際社會對一些與抗疫相關的原料藥需求旺盛,因此部分原料藥需求有所回升,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醫藥中間體行業的發展。2018年我國醫藥中間體產量為1032萬噸,前瞻根據下游原料藥市場需求情況、醫藥中間體市場發展狀況以及新冠疫情的刺激作用綜合測算,2021年中國醫藥中間體產量約為1113萬噸。
注:2012-2018年數據來源于森萱醫藥招股書,暫無官方渠道發布2019-2021年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產量情況,2019-2021年數據為測算值。
2021年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200億元
醫藥中間體與化學原料藥生產方法類似,故我國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通常也生產醫藥中間體產品,其發展水平與化學原料藥和化學藥品制劑的發展密切相關。根據森萱醫藥招股書數據顯示,2012-2017年,我國醫藥中間體市場規模整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醫藥中間體市場規模下降至2017億元。隨著大量專利藥到期,仿制藥將給醫藥中間體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機遇。前瞻初步測算,2021年,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200億元。
注:2012-2018年數據來源于森萱醫藥招股書,暫無官方渠道發布2019-2021年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市場規模情況,2019-2021年數據為測算值。
多數企業規模相對較小
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較為分散,多數企業規模相對較小,通過匯總行業內代表性企業2021年醫藥中間體及相關業務收入(部分企業將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營業收入合并披露)情況,可以看出,13家行業代表性企業醫藥中間體業務市場份額合計不足10%。
注:僅匯總有相關數據披露的企業。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醫藥中間體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醫藥中間體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醫藥中間體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