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HJT電池行業產能布局分析 “To Be or Not to Be”【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邁為股份(300751)、金辰股份(603396)、通威股份(600438)、晶澳科技(002459)、晶科能源(688223)、隆基股份(601012)等
本文核心數據:全球HJT廠商產能、中國HJT電池廠商產能布局及規劃
全球HJT電池廠商產能情況
光伏產品制造商已經率先部署HJT電池的產業化線路,根據TrendForce不完全統計,2021全球HJT產能近7GW,2022年新增產能近20GW,而全球HJT規劃產能已超120GW。
中國HJT電池廠商產能布局及規劃
從中國光伏電池廠商的業務布局及規劃可以發現,已具備一定規模和市場地位的老牌光伏電池廠商對HJT大多持保守態度,他們尚未明確表明大規模投資HJT產線,而是仍處于技術突破或者產線中試階段;或者有部分企業早已錨定了不同賽道,如TOPCON、ABC電池,并已計劃進行量產。與之相對的是跨界或后置企業,他們在HJT電池項目的投資和規劃顯得更加積極,例如愛康科技計劃五年內實現超4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能。
中國HJT電池產能布局動因分析
根據世界公認權威測試機構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測算,PERC、HJT、TOPCon三種類型電池技術理論極限效率分別為24.5%,28.5%,28.7%。2021年我國P型PERC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已經達到23.1%,已接近理論極限值,而N型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由于大量的N型電池新增產能將于2022年投放,因此2022年也被稱為N型電池的“商業化元年”。而作為N型電池兩大蓬勃發展的代表技術,TOPCon、HJT給大多數廠商拋出了行業分岔路口前的“艱難抉擇”,一旦押錯方向,企業面臨的可能就是洗牌淘汰。
而讓光伏電池廠商對HJT產線布局產生如此差異分化的主要原因是HJT生產線與目前主流的PERC電池工藝與產線互不兼容。雖然均屬于下一代N型電池技術,但TOPCon和HJT其實各有特點,TOPCon屬于“延續性技術”,工藝與PERC技術一脈相承,因此,可以由PREC產線改造升級,前期投入較少,但效率提升空間有限;而HJT屬于“顛覆性技術”,產線、工藝與PERC時代互不相通,這對已經積累起一定生產設備和資本優勢的企業無異于“另起爐灶”,因此老牌光伏電池廠商在多元投資布局的過程中,更加傾向于TOPCon技術,對HJT主要持觀望和試錯態度。但HJT較TOPCon的優勢是其效率提升空間大,還可以疊加鈣鈦礦電池,雖然前期投資大,但從中長期角度上更有發展潛力,如果未來HJT這樣的顛覆性技術成為主流,那么整個光伏行業的競爭格局、產業形態都會發生巨大變化,因此,對于新入場和后置企業來說,HJT是其重新洗白的重大機遇。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發展背景;國內外太陽能電池行業發展情況;太陽電池重點細分市場情況;重點地區太陽能電池行業發展情況;太陽能電池行業主要企業經營情...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