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醫用內窺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開立醫療(300633)、澳華內鏡(688212)、海泰新光(688677)等。
本文核心內容:微創外科手術滲透率、癌癥發病人數及死亡人數占比、醫用內窺鏡行業市場規模。
醫用內窺鏡用途廣泛且種類豐富
醫用內窺鏡是一種醫用成像器械,用于在內窺鏡診療過程中提供通道、照明并可以對體腔、中空器官和身體管道進行觀察或操作。醫用內窺鏡的臨床應用可分為診斷和治療兩方面,在經人體天然孔道或手術切口進入體內,診斷功能主要是幫助醫生在觀測后做出疾病診斷或取病灶活檢進行病理診斷,而治療功能則是用于特定手術或協助植入治療性人工產品。醫用內窺鏡用途廣泛且種類豐富,大致可從成像原理、使用次數和產品結構這三個維度進行分類,按成像原理可以分為電子醫用內窺鏡、光學醫用內窺鏡;按使用次數分類可以分為可重復使用醫用內窺鏡和一次性醫用內窺鏡;按產品結構分類可以分為硬性醫用內窺鏡和軟性醫用內窺鏡。
內窺鏡配合微創手術器械和手術設備促進手術微創化
內窺鏡配合微創手術器械和手術設備,促進手術微創化,為傳統外科的創新與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微創手術指在微小切口或無切口的條件下進行的手術,主要涵蓋微創外科手術、微創操作和其他微創手術三個細分領域。以內窺鏡系統為核心的微創技術已推廣至多個科室,例如普外科、婦產科、消化科等。微創外科手術主要使用硬性內窺鏡,對體內器官進行臨床診斷后,于體外操縱微創手術器械和設備對病變組織進行手術操作,例如使用腹腔鏡、胸腔鏡、宮腔鏡的腔鏡手術。其中,腹腔鏡是主流微創手術平臺,在硬鏡分類中應用最為廣泛,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品種。
鑒于微創外科手術優勢明顯,日益獲得重視和認可,逐漸替代傳統的開放手術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中國微創外科手術滲透率持續上升,2016年至2021年從8.8%增長至14.2%,2022年約為15.1%。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微創手術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患者對微創手術認知和接受度的提高、醫生操作技術的增強以及臨床應用領域的拓展,微創外科手術的滲透空間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微創外科發展進入擴大普及范圍的階段,手術數量的大幅增長也將促進內窺鏡技術創新改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注:2022年數據為測算值。
消化道診斷是軟鏡的主要應用領域,軟鏡篩查是控制消化道疾病和提升生存率的重要方式
2022年中國消化道癌癥中的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的發病人數合計占新發癌癥數的28.49%,死亡人數約占31.77%,消化道癌癥使我國承受了巨大的醫療和經濟負擔。早期篩查是加強消化道癌癥早期診斷的有效方法,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腫瘤能明顯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消化道癌癥的預后與診治時機密切相關。以結腸癌為例,普遍由大腸息肉、腺瘤等癌前病變演變而來,發展過程相對緩慢,早期發現和治療具有較長的窗口期。以胃癌為例,目前我國發現的胃癌90%為進展期,進展期胃癌患者在接受外科治療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接受及時治療,5年生存率有望大幅提升,或超過90%。
中國醫用內窺鏡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內窺鏡是普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骨科、婦科等科室不可或缺的診斷和手術設備,也是全球醫療器械產業中增長最快的產品類型之一。海外發達國家的內窺鏡應用基礎廣泛,而中國醫用內窺鏡市場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受中國分級診療體系的建立、微創手術的發展、醫師培訓體系的逐步完善等因素的推動,中國醫用內窺鏡市場規模將以高于全球的增速快速擴大。2021年,中國醫用型內窺鏡的市場規模為248億元,相較2017年增長了45.0%,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278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用內窺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醫用內窺鏡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醫用內窺鏡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醫用內窺鏡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