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4:《2024年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禾賽(HSAI.O)、歐菲光(002456)、四維圖新(002405)、得潤電子(002055)、德賽西威(002920)、經緯恒潤(688326)、百度集團(09888.HK)、知行汽車科技(01274.HK)等
本文核心數據:無人駕駛汽車行業分類;無人駕駛汽車產業鏈;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競爭格局等
行業概況
1、 定義
無人駕駛是交通運輸領域的一項前沿技術,是傳感器、計算機、人工智能、通信、導航定位、模式識別、機器視覺、智能控制等多門前沿學科的綜合體。
無人駕駛汽車是智能汽車的最高級形態,又稱輪式移動機器人,是室外移動機器人在交通領域的重要應用。其利用信號處理技術、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通過集成視覺、激光雷達、超聲傳感器、微波雷達、GPS、里程計、磁羅盤等多種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并根據感知所獲得的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等做出分析和判斷,向主控計算機發出期望控制,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從而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實現無人駕駛車輛依據自身意圖和環境的擬人駕駛。
自動駕駛是智能駕駛發展的較高階段,而無人駕駛是實現完全自動化后的最高層次。依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制定的自動駕駛汽車分級標準(按照自動駕駛對于汽車操縱的接管程度和應用場景),自動駕駛可分為L0-L5共六級:
按上述分級標準來看,L0是無自動駕駛;L1-L4是在限定場景下由系統完成相應的駕駛行為,只有當自動駕駛達到L5級時,才能實現完全的自動化駕駛,且任何情況下都無需人類接管,即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此外,L4級自動駕駛只要在系統指定適用的場景下也是“無人駕駛”,可以說,L4就相當于限定場景下的L5。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環節較長
從上游系統分拆來看,無人駕駛基本上依賴于感知、決策、執行三個環節的高效配合:感知層通過多維傳感器及GPS、北斗等在內的導航系統識別道路上的人、物及標識,并收集車身周圍的實時數據;決策層通過芯片、軟件/算法、特征提取等預處理,數據融合后作出評估和決策,得出相應的路徑規劃與決策信號,并輸出給各種執行層的控制單元;最終執行層通過接收感知系統的數據及決策系統的決策信號作出相應的反饋動作,實現全套自動駕駛操作。產業鏈中游主要包括汽車制造商和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落地應用之前的車輛測試與評價環節;下游為無人駕駛汽車應用場景,主要分為政府、企業和個人用戶等不同類型。
從無人駕駛汽車產業鏈的參與企業上看,上游感知層參與企業主要有萬集科技、歐菲光、四維圖新等;決策層參與企業主要有地平線、經緯恒潤、均勝電子等;執行層參與企業主要包括伯特利、世寶股份、長城精工等。中游汽車制造商主要包括上汽、廣汽、比亞迪等傳統車企,以及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有百度Apollo、智駕科技、蘑菇車聯等;此外,還包括國民技術、云馳未來等信息安全解決商。下游主要包括礦山、港口、清潔環衛、物流配送等無人駕駛汽車應用場景。
行業發展歷程:處于加速發展階段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政策的深入支持為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從測試到上路,從無到有,中國在無人駕駛領域一步步探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到目前為止,國內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起步、研發、企業入局以及加速發展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助力無人駕駛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
無人駕駛汽車是關聯眾多重點領域協同創新、構建新型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載體,并在塑造產業生態、推動國家創新、提高交通安全、實現節能減排等方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近年來,中國無人駕駛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科學技術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部委出臺了一系列規劃及政策推動我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在發展規劃上,《“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關于支持建設新—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的通知》《“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為無人駕駛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在產品標準和安全性上,《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指南(試行)》《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等從準入門檻、應用場景、安全保障等方面對無人駕駛汽車行業做出了規范。
行業發展現狀
1、 智能汽車銷量持續增長
從智能汽車銷量來看,2016-2022年我國智能汽車銷量持續上漲,2022年智能汽車銷量為467萬輛,同比上漲129%;智能汽車滲透率也在逐漸提升,從2016年的2.67%上漲到了2022年的22.58%。結合歷年統計數據及市場變動趨勢,初步統計2023年智能汽車銷量將繼續保持增長,約為597萬輛。
2、 行業投資熱度較高
根據IT桔子的統計數據,2014-2023年我國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投資金額及投資事件數總體均呈增長趨勢。投資事件數及金額自2015年出現快速增長,2021年達到頂峰,發生投資事件共129起,投資金額共872.3億元。2014-2023年間共發生投資事件620起,投資金額2122.12億元,資金的大量投入催化了無人駕駛技術快速發展、市場接受程度提高,由此也推動了一批重視無人駕駛的車企快速發展。
3、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近年來,我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較快,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30.5億元增加至2022年的100.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8.55%。但由于L4級及以上技術的落地進展較慢,市場總體規模不大。2022年,我國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為100.4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7.15%。結合歷年統計數據及市場變動趨勢,初步統計2023年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約為110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區域競爭:廣東分布最集中
從無人駕駛汽車行業代表性企業的區域分布來看,企業主要布局在廣東、浙江、北京、江蘇等中東部地區,尤以廣東分布最為集中;東北地區也有部分企業分布,西部地區代表性企業分布相對較少。
企業競爭:三大主體同臺競技
從市場參與主體來看,我國無人駕駛汽車企業大致可分為互聯網/高科技公司、整車制造廠商和初創公司三大陣營。在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上,高科技公司都表現出了巨大的參與熱情,并且形成了第一陣營,國內主要有百度、滴滴等積極參與智能汽車的項目運作;第二陣營則為整車企業,比如國內的廣汽、吉利、比亞迪、長安等;第三陣營為AutoX、蘑菇車聯、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初創公司。
從自動駕駛的終極目標(即無人駕駛)L4和L5來看,L4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高科技人才,同時還需長期聚焦于研發領域,目前互聯網科技公司及初創公司遠遠領先,而這三者較難在整車廠身上實現,因而整車廠一般采取投資或者合作的方式進行L4的布局。
整車廠中的造車新勢力目前聚焦于L3及以下的輔助駕駛技術,和L4之間還存在比較大的技術差距,需要不斷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去追趕。但造車新勢力能通過積累的大量車行數據縮短學習曲線,未來仍存在彎道超車百度、小馬智行等企業的可能性。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2029年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或將突破290億元
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技術條件逐漸成熟以及下游消費需求釋放的推動下,未來一段時期內行業仍將保持增長,中國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預計在2024至2029年間持續上升,202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90億元,2024-202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7.57%。
2、安全高效、滲透率提升、交通方式融合發展是主要趨勢
中國廣闊的市場、公眾對于自動駕駛的包容度以及良好的政策環境都有利于無人駕駛汽車的商業化落地,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其安全性能也將進一步提升。未來無人駕駛將逐漸普及并成為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無人駕駛也將與其他交通工具進行融合,打造水陸空一體化的無人駕駛交通系統,助力“交通強國”的建設。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第1章分析了全球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包括全球無人駕駛汽車行業整體發展情況,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瑞士、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主要國家無人駕駛汽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