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通策醫療(600763)、奧精醫療(688613)、瑞爾集團(6639.HK)、牙博士(874689)、可恩口腔(830938)、藍天口腔(873101)、華齒口腔(873311)、華美牙科(833269)等
本文核心數據:口腔種植行業規模;口腔種植競爭格局;口腔種植發展前景
行業概況
1、 定義
口腔種植是通過外科手術將人工材料制成的種植體植入缺牙區的牙槽骨內,作為人工牙根,然后在種植體上端安裝牙冠(如陶瓷冠、金屬冠等),以此來修復缺失的牙齒的一種修復方式。這種種植體與骨組織形成穩定的骨結合后,能像天然牙根一樣為義齒提供固位、支持和咀嚼功能。
口腔種植主要包括“植入種植體、等待骨結合、安裝基臺和戴牙冠”四個步驟。

2、 產業鏈剖析
從產業鏈結構來看,口腔種植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與核心部件供應商、設備制造商以及軟件開發商。其中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屬材料,如提供鈦及鈦合金的廠商,這是種植體的主要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還有陶瓷材料供應商,如生產氧化鋯、生物玻璃陶瓷等的廠商,這些材料常用于制作牙冠等修復體;此外,提供其他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的供應商。產業鏈中游包括口腔種植細分產品生產商和器械經銷商,生產產品如種植體、基臺、修復配件等;器械經銷商連接生產商和下游醫療機構,負責將種植體、修復材料以及相關設備、器械等銷售給各類口腔醫療機構。產業鏈下游口腔醫療機構提供口腔種植服務,終端患者是口腔種植產品的最終使用者。

口腔種植產業鏈上游原材料與核心部件供應商主要有愛爾創、康拓醫療、國瓷材料、正海生物、奧精醫療等;設備制造商主要有美亞光電、愛迪特等;軟件開發商主要有陽普醫療等。產業鏈中游種植體生產商主要有通策醫療、正海生物、康拓醫療等企業;器械經銷商主要有國藥控股、上海醫藥等旗下器械分銷平臺。產業鏈下游醫療機構主要包絡瑞爾集團、牙博士口腔、美奧口腔等。

3、 行業發展歷程
萌芽階段(1980-2000年):1982年的多倫多國際協會上,我國的教授有出席,并將國際理論引進。繼而在80年代起,我國便開始將口腔種植納入了教材之中。我國第一款種植體出現在1991年,由原華西醫科大學衛生部口腔種植科技中心研發并生產,是一款葉狀及螺旋針狀口腔種植體。次年,該植體獲得國家藥監局產品的臨床準入證。直到2002年,我國才成立了中國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自那以后我國的種植牙的領域方才開始蓬勃發展。
第一階段(歐美植體為主)(2000-2010年):以歐美品牌為代表的種植體系統,這十年是國內開展牙種植的初期階段,市場主要集中在公立院校。這十年我國不斷進行種植牙技術的基本普及和教育。民營診所在這個階段對種植牙專業也有了良性認知,部分專業背景強的醫生開始在臨床推廣植牙業務。但由于資源、意識、教育、宣導等還不夠成熟,此時國內總體植牙量與國際很多國家相比,差距巨大。
第二階段(韓系植體為主)(2010-2019年):這一時間是以韓系品牌為代表的植體系統,例如:奧齒泰、登騰等(韓系植體的天下)等超過50個植體品牌進入我國市場,這個階段的突出特點是教育和應用的普及。韓系品牌在民營診所為主導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由于各植體系統培訓以及專業繼續教育的深入和延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人才,國民種植牙數量也在高速增長。這個階段的種植系統種類繁多,但臨床驗證結果良莠不齊。品牌之間也出現惡性競爭態勢。大浪淘沙,大部分品牌由于服務體系的崩塌和品牌形象的損毀,而退出中國市場。
第三階段(國產化發展)(2020年至今):中國進入以國產種植系統為核心的第三階段,國產高質量的植體產品、配套服務,對于每一位植牙醫生和患者來講是至關重要的,而國產植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動著行業的發展,取代大部分進口植體品牌也將成為必然趨勢。

4、 行業政策方向
中國口腔種植行業的政策主要集中在降低醫療費用(如種植牙集采)、規范行業管理、提升服務質量、促進人才培養、支持民營機構發展以及推動數字化技術應用等方面。這些政策由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門聯合或單獨發布,旨在推動口腔種植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升公眾口腔健康水平。政策匯總如下:


行業發展現狀
1、種植體占比口腔種植費用的40%
種植體可分為高端、中端、低端三種檔位。目前全球中高端牙種植體市場多為國際品牌,如瑞士Straumann、德國BEGO、以色列MISI等。大陸企業中北京萊頓BLB、百康特BKT、江蘇創英、威高等種植體品牌認知度相對較高。
種植體是口腔種植的核心變量,目前我國種植體以進口品牌為主,大致分為歐美系和日韓系,種植體價格占比約40%,是種植系統最核心的部件。其次是診療及手術費用,占比25%,醫院等級越高、醫生技術越熟練相應價格越高。

2、2024年我國種植牙數量超1000萬顆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國內口腔種植已成為口腔醫療當中規模最大的領域。2011-2020年間我國種植牙數量復合增速高達46.3%,遠高于口腔行業整體增速。2020-2022年新冠疫情導致線下診所在當地疫情防控是否對外開放的不確定性增加,導致種植牙數量增速降低。近年來,我國口腔種植產業逐步在國家帶量集中采購的過渡階段,通過大幅降低價格門檻,刺激了市場需求釋放,價格敏感的中老年及二三線城市患者顯著增加,初步核算2024年種植牙數量超過1000萬顆,約為1002萬顆。

注:2021年及以后為測算數據。
3、2024年我國口腔種植市場規模突破600億元
集采前,我國單顆種植牙費用在6000-22000元之間,使用歐美種植體單顆種植牙費用約15000元,使用日韓種植體則在8000元左右算。集采政策推行后,這種“三位一體”的價格調控(醫療服務+種植體+牙冠)使單顆常規種植總費用控制在5000-7000元區間,整體價格下降約50%。初步測算,2024年我國口腔種植市場規模約為601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1、競爭梯隊
根據湖南省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處2023年4月公布的《口腔種植體系統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產品系統協議采購量》結果來看,登騰株式會社和奧齒泰種植體有限責任公司兩家企業中標金額大于1500萬元,遠超其他企業位于第一梯隊;江蘇創英、士卓曼、諾貝爾生物等企業位于第二梯隊;(株)柯威爾株式會社、雅定種植系統有限公司、韓國迪耀株式會社、威海威高潔麗康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位于第三梯隊。

2、行業集中度
據《口腔種植體系統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文件》,以四級純鈦種植牙產品系統、鈦合金種植體產品系統為統計范圍, CR2為45.78%,CR5達69.94%,市場集中度整體處于較高水平,頭部主要為中端韓國品牌和高端歐美品牌。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人們對口腔健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種植牙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另一方面,集采政策的落地使種植牙手術整體收費下降,這將進一步推動市場需求釋放,加速國產種植體的滲透率提升,促使行業朝著國產替代方向發展。同時,種植牙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如3D打印、機器人輔助手術等技術的應用,將使種植牙更加精準、高效,實現定制化種植牙??谇环N植行業競爭將加劇,市場將進一步細分,不同品牌和服務將在高端和中低端市場展開差異化競爭。
短期內,種植費用驟降引發需求井噴;中長期來看,口腔種植市場基數擴大后增速回落趨穩。需通過牙醫培訓擴容、質量監管強化、二三線渠道下沉化解瓶頸,確保增長可持續。2030年我國口腔種植行業市場規?;驅⑦_到2770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約為29%。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口腔種植體(人工牙根)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