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與投資者保護基金賺了多少錢
美聯儲信息較為透明,2012年上交給美國財政部884億美元,2013年利潤814億美元。中國央行由于數據較不透明,估算2013年利潤1800億人民幣左右,這個數字如果和2013年企業盈利排行榜對比話,進前3肯定沒問題。順便提下,根據相關法律,央行的盈利除保留一定的準備金外其他是全部上繳財政的。
央行利潤給銀行業添了濃墨重彩。 2013年,上市公司銀行板塊凈利潤總額1.16萬億,占據當年A股公司凈利潤總額的半壁江山。當年A股最賺錢前十大公司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交通銀行、中國神華、招商銀行、民生銀行。除了兩桶油與中國神華,其他7家都是銀行,其中工行凈利潤2629.65億元,每天創造7.2億凈利。其次是建行2151.22億元,農行1662億。把央行當作一家上市公司,利潤位居第三,在建行之后農行之前。
當然,央行并不以贏利為目的,按照法律央行的盈利除保留一定的準備金外其他全部上繳財政。
央行外匯儲備購買歐美債券,現在是大牛市,價格大幅上升,指責購買美債的人應該閉嘴了,有美聯儲與美國經濟實力作后盾,美債價格堅挺。下一步的改革不是讓一堆人指手畫腳指導央行應該進行什么投資,而是逐漸藏匯于民,讓民間自己投資贏虧自負。
為了回收貨幣,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去年存準金均值19.3萬億,法定準備金利率是1.62%,超額準備金利率是0.72%;銀行因此利益受損,通過變相提高貸款利率向貸款者轉嫁成本,同時政府存款、公積金等只有活期利率,以彌補損失。所謂堤內損失堤外補,銀行的存準造成資金閑置損失,以前由儲戶用低息承擔,現在則由政府存款的低息和貸款者由高息償還。
利率市場化與匯率市場化,意味著央行的資產端規模會下降,其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也將隨之下降,在此之前,央行有必要公布那些不屬于商業機密的數據,使下屬銀行、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做到心中有底。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機構是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南紡股份二股東的身份,讓投資者保護基金進入股市投資者視野。追溯持股情況,保護基金部分持股乃債權所得,如持股遼寧成大、百花村、南紡股份,是保護基金參與閩發證券、漢唐證券破產財產分配時受償所得,2006年閩發證券、漢唐證券等多家券商因為被判定挪用巨額客戶保證金等存在違法行為,之后宣告破產,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轉由保護基金代持。
保護基金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其運作模式卻存在天然缺陷。
一方面,基金的存在按照《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辦法》第五條,基金按照取之于市場、用之于市場的原則籌集。基金的籌集方式、標準,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商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決定。2014年5月16日,證監會回復《證券時報》,保護基金的法定職責包括組織并參與被撤銷、關閉或破產證券公司的清算,管理和處分受償資產,維護基金權益等。另一方面,在2005年前后的券商風潮過后,保護基金有了自身的龐大利益,投資天然地以保值增值為要義。雖然受制于制度環境,不一定做得到。
根據《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辦法》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在股票、可轉債等證券發行中申購凍結資金利息處理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定,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應在風險基金分別達到規定的上限后,將交易經手費的20%納入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發行股票、可轉債等證券時,申購凍結資金的利息收入應納入保護基金,并且免征所得稅。
要避免道德陷阱與利益沖突,惟一的辦法是讓應急的公司在風險過后消失,或者作為公益基金回歸本原,由市場第三方運作,向出資者公開詳盡的財務狀況,詳述有多少收益用在了保護投資者身上。
為了保護投資者,為了公益事業,權力部門建立了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局部公司化,結果是監管者下場成為拳擊者,市場主體只好聞風而退。美聯儲量化寬松是短期的,針對銀行破產潮的重組信托公司完成任務后,是要清算解散的,絕不會成為有利益主張的不死鳥。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