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手救市背后暗藏五大隱憂?
面對史無前列的股災,監管部門強力救市取得了些許成效。可以說,此次股市維穩涉及多個部委,層次之高、力度之強以及措施之密集,在A股市場的歷史上也絕無僅有。但轟轟烈烈的救市僅僅維持了幾個交易日,A股再度回到下跌的模式中。周三A股再現千股跌停,其走勢基本與救市之前相當。
縱觀國內外,在股市處于危機關頭,監管當局都曾救過市。即使是像美國這樣的成熟的資本市場,當股市步入危機時,政府也會動用行政手段進行干預,如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上演“黑色星期一”以及2007年次貸危機發生后,美國政府和監管部門就推出了系列維護市場穩定的措施。不過,作為成熟市場的監管者都在盡量減少對市場的行政干預,通常到了萬不得已的的非常時期,才出手干預市場。
而中國監管當局除了這次傾力出手救市之外,最著名的莫過于20年前的“三大救市政策”,還有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救市舉措。不過,筆者認為,這次監管部門連續推出救市“組合拳”,使股市維穩取得初步成功,也彰顯行政干預與政策威辦的強大,但政府的頻繁出手救市會帶來五大隱患。
其一,政府救市,股市維穩產生短暫效果后,配資炒股又卷土重來。而在不久前,股市的暴跌,使高杠桿的配資投資者輸得體無完膚,同時場外配資也成為股市暴跌的一大“罪魅禍首”。而面對政策救市的預期,眾多投資者已不再慎怕配資炒股的風險,因為他們已經深信股市不會大跌,就算有下跌,監管部門也會出手相救的。我們將這稱之為監管部門的“救市后遺癥”。
其二,在A股瘋牛失去理智的時候,監管層沒有想法給股市降溫去火。當股市因為暴漲之后出現暴跌,監管層卻又匆忙加大力度救市。筆者覺得很奇怪,為啥在2000多點沒見有人大喊救市,而到了3500點卻要瘋狂救市了呢?在目前A股市場估值依然很高的情況下,任何要阻止股市擠泡沫的救市政策本身就存在著非常大的錯誤。
其三,監管部門這次出手強力維穩,就會引發更大的問題,今后如果股市再次出現暴跌,監管部門是否會盡量在“第一時間”出手維穩定市場穩定呢?這無疑值得各方關注。如果股市一有風吹草動,監管部門就出手干預,那會引發市場再次瘋狂投機。既然監管部門會救市,股市只能漲而不能跌,那么投資者就會更加無懼市場的暴跌風險,進行更加瘋狂的投機炒作。
其四,本次多部門、多層次的推動救市維穩,卻沒有更好的“對癥下藥”。就拿這次股災來說,一會說是敵對勢力惹的禍,一會說是國內機構高位減持,一會說是高杠桿配資造成的結果,到底是什么導致股市暴跌,似乎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于是監管部門又是降息、又是暫停IPO、又是降杠桿,又查外接系統。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沒有任何針對性。
更搞笑的是,為了使股市下跌幅度別太急,國家隊就死拉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操作模式近乎低能,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問題。對此,我們不禁要問,監管部門最后救市的目的是什么?是維持高估值的市場?還是維持瘋牛行情?還是維持目前指數點位?還是穩定市場交易?事實上,A股從上周前期的暴跌。到后半周的暴漲走勢都算得上是瘋狂,從暴跌的病態,一下切入暴漲的瘋狂。而這樣的暴漲的病態并沒有被管理者監管,這無疑給了市場“惡意做多”的投機分子又一次興風作浪的機會。
面對本周三股市的下跌,很多人又開始猜測是誰在做空股市?不過,筆者認為,真正做空A股的不是別人正是A股投資者自己。試想如果是敵對勢力能輕松做空A股,那么只能說明我們的金融體系存在著漏洞,堵漏工作需要加強。而如果是國內機構,在監管層如此高壓下,膽敢頂風作案的估計也沒剩幾個,拿腦袋去換錢的代價實在太大。
其五,一旦本輪救市政策失改,市場將長期低迷。本次救市力度不可謂不小,從數據上看應該是A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政府救市行動。而如果是A股暴漲才幾天就重回暴跌。從目前兩地市場表現看,本輪救市基本屬于失敗。面對如此巨大利好的救市都無功而返,那么以后還有什么利好能讓投資者消除恐懼?能鼓舞投資者堅定信心?很難很難。在殘酷的事實面前,投資者不會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賭注。
成熟股市也會直面股災,政府同樣會出手救市,而救市的效果要比A股市場要好得多,政府救市能否成功取決于幾個前提:一是當股市自身問題無法解決,還可能產生嚴重后果時,“有形之手”出手才能發揮其作用,危機救市要比頻繁亂救市要強。二是股市是否存在著泡沫,如果救市只是為了阻止泡沫破裂,那肯定不會成功。三是政府救市要對癥下藥,病急亂投醫,沒有救到根子上,只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而目前政策救市不僅起不到良好的預期效果,更會產生一系列更為嚴重的后遺癥。這樣的救市還不如不救。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