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智慧城市投資超5000億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瓶頸分析
隨著城市發展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單一的管理主體已無法滿足城市公眾多元化的需求,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漸不能滿足城市市民的需要。激烈的變化和挑戰刺激著人們對當代大城市的思考,構成了傳統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變革的背景。智慧城市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電子政務系統、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未來城市管理數字化的主要發展方向。
智慧城市管理體系是基于物聯網、傳感、感知世界,基于互聯網、網絡,將信息傳遞到各個部門當中,對數字城市的信息進行展現,向各個應用部門反饋這些信息。應用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統,有助于實現管理的有序及社會的和諧,能夠大大降低政府公共服務的成本,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水平。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全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的地級以上城市,總計約500多個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目前,住建部正在制定中的“十三五”規劃對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逾5000億元。
一、 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進程分析
就目前來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程度還較低,截至2014年5月8日,國家針對智慧城市建設僅出臺了一項標準:智慧城市總體框架和技術要求。該標準于2013年12月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發布。
不過,隨著國家對智慧城市建設重視程度的提升,其標準化進程也在加快。2014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部IC卡中心”)作為主編單位,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智標委”)歸口管理單位的《智慧城市評價模型及基礎評價指標體系第3部分:建設管理》啟動征集參編單位工作,面向行業內公開征集標準參編單位,智慧城市、智慧社區以及相關產品的技術開發、產品設計、生產及應用等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均可參與標準編制。
據悉,《智慧城市評價模型及基礎評價指標體系》將是我國第一個指導與評價智慧城市的國家標準,也將第一次對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管理等進行規范,建立我國統一、科學合理的智慧城市模型和建設管理指標,為各地進行智慧城市建設程度、水平和效益評估提供統一依據,為有需求的地方擴展和建立各自的評價指標體系提供基礎,也將為我國主管部門從整體上綜合分析各城市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統一維度。
二、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推動力分析
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推動者,也是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的主要推動者,智慧城市建設需求的不斷增長是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隨著需求的增長,市場參與者增加,從而帶來一系列的管理和評判問題,標準的建立能夠使得這些問題的解決有章可循,從而起到規范行業發展的作用。
三、 標準化建設對智慧城市建設中小企業的影響
標準化建設對于智慧城市建設中小企業的影響是兩方面的:好的方面是促進中小企業提升自我,在遵守市場準則的同時也對于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具有積極影響;不好的方面在于,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也是行業壁壘形成的過程,過高的壁壘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意味著經營成本的上升甚至市場的淘汰。
四、 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壁壘形成及走勢預判
就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進程來看,尚處于起步階段,標準的內容主要是圍繞智慧城市建設技術、建設程度、水平和效益評估等方面進行規范。
前瞻認為,由于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起步較晚,標準化程度也較低,已出臺以及即將出臺的標準必定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未來標準走勢將以細化和完善為主。另外,我國已出臺以及即將出臺的標準都主要是針對智慧城市建設前和建設過程中的一些規范,前瞻預計未來標準走勢將還會涵蓋到建設完成后的一些維護、調整等方面的內容。
五、關于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瓶頸的推薦解決路徑
圖表1:前瞻關于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瓶頸的推薦解決路徑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