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貿易順差擴大96.5%,汽車出口翻番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王瑩嶺 來源|時代財經APP(ID:tf-app)
5月9日,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3.3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其中,出口7.67萬億元,增長10.6%;進口5.65萬億元,增長0.02%;
其中,今年前4月貿易順差2.02萬億元,擴大56.7%;從4月單月數據來看,貿易順差漲幅更加明顯,擴大了96.5%。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時代財經表示,“今年4月貿易差額同比大幅上漲,主要是今年與去年同期外貿環境發生變化。今年外貿出口表現超預期,但由于國內需求處于恢復階段,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回落,進口整體表現偏弱一些,導致貿易順差超預期。”
不過,周茂華指出,外貿出口強韌表現也有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影響,“總體上,從貿易進口數據表現偏弱來看,一定程度反映目前國內需求不足仍是主要問題,國內需要繼續推進需求恢復,促進供需平衡良性循環。”
“整體看,4月外貿表現超預期,為二季度經濟開了個好頭,同時,中國外貿良好表現也有助于提漲全球貿易信心。”周茂華補充道。
一
外貿出口逆勢上揚,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對比其他出口導向型國家,越南4月出口額同比下降13%,韓國4月出口額同比減少14.2%,并且是連續14個月出現逆差;印度公布的2023年3月份出口商品金額為383.81億美元,也同比下降了13.9%。
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的貿易穩定增長,4月我國進出口3.43萬億元,增長8.9%。其中,出口2.02萬億元,增長16.8%;進口1.41萬億元,下降0.8%;貿易順差6184.4億元,擴大96.5%。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對時代財經指出,“今年4月出現貿易順差的大幅上漲,主要是因為進口量減少,出口不是主要因素。”
與出口的持續回暖相比,我國進口增幅的確出現下滑。今年前4月,進口總值為5.65萬億元,增長0.02%。尤其是從3月份的同比增長6.1%放緩至4月份同比下降0.8%,進口增速由正轉負。
從具體的進口產品中看,鐵礦砂、原油、煤進口量增價跌,大豆進口量價齊升。
白明補充道,“若貿易順差較大,有利因素在于我國的外匯儲備多,支付能力強;但是也容易造成我國的外匯占款多,導致貨幣發行量過大,不過目前來說尚不明顯,因為我國現在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比較低。”
繼3月之后,中國4月CPI和PPI同比增速再次雙雙回落。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4月CPI同比上漲0.1%,較3月的0.7%有所下降,增幅為2021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環比下降0.1%,較上月的下降0.3%有所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從區域上看,前4個月中國對東盟、歐盟進出口增長,對美國、日本等下降。東盟繼續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前4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同比增長13.9%,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5.7%,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24.1%。貿易順差為4515.5億元,擴大111.4%,增幅更為顯著。
周茂華指出,“主要是因為歐美等經濟體需求趨緩的勢頭尚未扭轉,而東盟經濟復蘇情況較好,區域貿易活躍帶動國內對東盟出口保持增長。”
數據顯示,我國出口東盟份額由2005年的7%攀升至目前的15.7%,上年同期這一比重是14.4%,占比上升了1.4%,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在我國的外貿結構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國務院辦公廳于4月25日發布的《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也明確指出,要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并引導企業深入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和東盟等區域市場。
二
冷熱交織:汽車出口翻番,家具出口從業者稱“未達預期”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背景下,我國出口增速仍保持較大幅度增長,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動力是什么?
從具體產品上看,機電產品、勞密產品的出口均實現了增長。前4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4.44萬億元,增長10.5%,占出口總值的57.9%。同期,出口勞密產品1.31萬億元,也增長了8.8%,占17.1%。
其中,汽車表現最為不俗。在今年前4個月的出口總值達到2045.3億元,增長120.3%,實現翻番。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106.9萬臺,同比增長54%。另據能鏈研究院數據顯示,日本同期汽車出口量為104.7萬輛。這也意味著,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也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同期內,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占比世界新能源59%。
同時,全球對新能源、綠色低碳領域的旺盛需求也帶動我國綠色低碳產品出口增長,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正在成為我國出口新的增長點。
今年前4個月,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3534.8億元,同比增長72%,出口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拉高了出口整體增速2.1個百分點,比去年的拉動力進一步增強。
東莞市一家鋰電池企業負責人孫林(化名)告訴時代財經,目前海外家用儲能是公司主推的業務,“從去年開始,受到俄烏沖突、歐美能源危機等影響,儲能、綠色能源行業處于爆發高點,今年也在繼續延續利好的態勢。不過,因為國際局勢的改變,需求不及去年,訂單大約維持在去年的90%左右。”
不過,孫林表示,“雖總體需求比起去年的爆發高點有小幅度回落,但是高端、高壓的家庭儲能電池產品的出口一直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供貨非常緊張。”
同時,出口地區的結構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因為俄烏沖突和歐洲能源危機的影響在持續減弱,我們出口到歐美地區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增加了南非、東南亞的出口比重。”孫林補充道。
不過,在穩中向好的外貿整體大盤內,各個行業冷熱交織,各有不同。
今年前4月,出口勞密產品1.31萬億元,增長8.8%,占17.1%。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3304.6億元,增長10.6%,不過紡織品出口額為3078.4億元,下降了0.8%。
據wind數據,從單月來看,輕工紡織品的出口情況也在持續波動。其中,服裝在今年1-2月同比下降了14.9,又在3月大增31.9%,在4月又增長14%;而玩具、家具出口也在不斷浮動,玩具從1-2月的下降10.7%到3月大增30.9%,到4月又下降0.5%,家具則從1-2月的下降17.5%,到3月增長13.7%,4月0增幅。
肖雨(化名)在廣州一家跨境電商公司工作,公司主要經營家具、家居等產品,她告訴時代財經,今年公司的家具出口業務不甚理想,“我們做中東市場的,原本3-5月是當地齋月,預計會旺的,但明顯不及去年。”
“家具、家居、園藝以往都是熱銷品類,但今年銷量沒有達到預期,國外疫情放開后,之前居家辦公賣得很火的辦公桌椅、靠枕、增高架等等,都不需要了。”肖雨說道,在她看來,今年的業務是保守打法。“家具需要備貨,周期比較久,資金周轉也比較慢,國際形勢變化太快,導致我們很多庫存積壓。未來,我們在做新品開發的時候,也會偏保守。”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代財經APP(ID:tf-app),作者:王瑩嶺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