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的吃和行,滴滴要全包了?
作者|譚宵寒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滴滴在國內淺嘗輒止的外賣夢,在海外圓上了。
在墨西哥市場大獲成功后,滴滴正瞄準拉美最大的市場——巴西。近日,滴滴宣布重啟巴西外賣業務。
2018年,滴滴收購出行平臺99進入巴西市場,主要提供出行服務;同期,滴滴逐漸放棄國內外賣業務后,部分員工轉而探索國際外賣業務。
這次海外嘗試反倒給滴滴外賣業務蹚出了一條路。到今年年初,滴滴外賣業務在墨西哥市場份額超過50%,位列市場第一。
顯然,滴滴是想在巴西復制墨西哥市場的成功。
據字母榜(ID:wujicaijing)了解,滴滴在巴西會沿用此前的“99 Food”品牌,同時復用過去幾年在巴西積累的用戶和騎手——要知道,在巴西網約車市場中,摩托車承運訂單規模占據了重要地位,平臺注冊司機數量超過150萬,其中摩托車騎手就有70萬。
摩托車騎手從送人、送貨,到增加送餐服務頗為絲滑,畢竟在國內,兩輪配送的場景就是電動車送餐。更重要的是,增加送餐場景提升訂單密度和人效,這與握著配送資源的京東一定要做外賣道理相同。
這條外賣+網約車雙輪驅動的路線已被Uber成功驗證——Uber Eats是全球頭部外賣平臺。2023年,Uber Eats在美國市場份額達到25%,最新財報數據是,Uber 外賣業務收入,已超過Uber出行收入的一半。
Uber CEO Dara曾表示,“我們希望大幅提高同時使用Uber和Uber Eats的每月活躍用戶比例。當客戶使用多個產品時,他們對平臺的參與度會增加一倍以上。”
滴滴在墨西哥造出了一個“小Uber”,巴西能復制這一經驗嗎?
多年前,滴滴曾嘗試過一次,不過由于巴西本土外賣品牌iFood要求商家“二選一”,2022年前后,包括99Food、Uber Eats在內的多家外賣服務平臺宣布停止向巴西餐廳提供外賣服務,僅保留面向超市商家的雜貨配送服務。
樂觀的一面是,與3年前相比,滴滴在巴西已有更多的用戶、更多的騎手,iFood占領巴西外賣市場多年,商家和用戶們也正需要一個攪局者。
一
滴滴是中國公司中最早一批出海的公司。
2017年2月,滴滴成立國際化事業部,由戰略部負責人朱景士負責。
與拼多多、字節等企業的出海首站多選擇了美國、東南亞不同,滴滴出海的第一站選擇了巴西和墨西哥,并逐漸在拉美市場站穩腳跟。
字母榜了解到,目前滴滴共有14個海外市場,其中有包括巴西、墨西哥在內的10個的拉丁美洲國家,另外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和埃及。其中,除了巴西,外賣服務已經在墨西哥、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和秘魯提供。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滴滴國際出行季度日均單量增長到了1100萬單,接近國內的1/3;外賣業務已在墨西哥做到了第一,市占率 50%以上。
拉美市場是滴滴一次成功的實踐。晚點LatePost今年1月報道,報道,巴西、墨西哥兩個市場貢獻了海外業務約九成訂單。滴滴逐漸拼起了出行、外賣為主,金融為輔的版圖。
無論是出行還是外賣,滴滴在墨西哥市場的初期策略都是低價。2018年4月,滴滴出行進軍墨西哥市場,在墨西哥州首府托盧卡(Toluca)推出滴滴快車服務。研究機構Dalia Research的數據顯示,滴滴進入墨西哥之前,Uber已經在該地區出行領域占據了87%的市場份額。
一位墨西哥的滴滴司機曾向媒體描述過這樣一個畫面:在滴滴招募司機的早期階段,前去應聘的司機經常在該公司的辦公樓外排起長龍,其中有不少人此前曾是優步的司機。
在出行業務初有成色的次年,滴滴在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達拉哈拉上線外賣業務,走的依舊是“便宜+配送快”路線。
2020年底,墨西哥雜志《電視小說》曾調查統計了當地5家外賣品牌的客單價與配送時間,DiDi Food打敗了本地品牌Rappi和Uber Eats位列第一。到2024年底,DiDi Food在當地外賣市場的市占率超過50%。
據字母榜了解,目前滴滴在墨西哥的月活用戶超過1600萬。在墨西哥外賣市場坐穩的同時,滴滴開始了橫縱兩條路線的擴張。
在重啟巴西外賣業務前,滴滴已經將墨西哥的經驗復制到哥倫比亞等拉丁美洲國家,這些國家外賣市場規模較小,但也正因此缺少實力強勁的本土玩家。
至于縱向擴張。今年1月,晚點LatePost曾報道,滴滴開始復制美團的國內業務,比如送藥、送酒、送生鮮等。
二
重回巴西做外賣,滴滴面臨的競爭形勢要比墨西哥嚴峻,它需要再次與本土平臺iFood較量。
這家名為iFood 的公司成立于2011年,被視作是“巴西版美團”。滴滴旗下的99Food進軍巴西前,iFood 占據了巴西外賣市場的86%,月訂單量達到1700 萬單,是排在第二位Uber Eats的17 倍。
巴西人口超2億,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經濟體。人口結構復雜,除了本地人,還有大量意大利人、黎巴嫩人等,這導致人們的飲食習慣多種多樣。與在墨西哥直接入場不同,滴滴在巴西走了用資金換時間、空間的路線,通過投資、收購進入當地市場。
2017年,滴滴戰略投資巴西最大的本地移動出行服務商99,次年對其進行了全資收購。收購完成后,滴滴保留了99品牌,陸續推出上線“99Moto”“99Pay”“99Food”等業務。
iFood在當地的根基深厚,一度向商家推出“二選一”政策,最終2022年、2023年,包括99Food、Uber Eats等多家外賣服務平臺退出外賣市場,僅保留面向超市商家的雜貨配送服務。
不過與兩三年前相比,滴滴在巴西同樣扎得更深。近年99陸續推出了網約摩托車99Moto、物流快送、電動車出行品類99 Electric-Pro等業務。
2022年初,99Moto上線——早于Uber在巴西的布局。據字母榜了解,目前已在巴西完成10億次訂單,覆蓋巴西3300多個城鎮。在墨西哥、巴西的網約車市場中,摩托車承運訂單規模已占據了不小份額。摩托車恰能絲滑承接滴滴在巴西的外賣配送、乃至更廣闊的雜貨配送。
這也是滴滴在巴西做外賣與3年前的不同之處,它擁有更龐大的配送體系,更高的用戶規模——150萬注冊司機和5000萬用戶。
如滴滴相關負責人說的,重啟巴西外賣業務是滴滴在當地城市服務生態的自然延伸,“不是從零開始”。
有趣的是,滴滴在宣布重啟巴西外賣業務時,還曾提及一個因素:不少當地商戶希望,滴滴也能夠提供外賣服務。
99Food、Uber Eats相繼退出巴西市場時,巴西酒吧和餐館協會執行主席保羅·索爾穆奇曾擔憂,巴西外賣市場越來越集中,會導致餐飲企業以及消費者群體的成本大幅提升。“若其失去有力競爭對手,那么將對合作中處于弱勢地位的一方(酒吧和餐館)帶來傷害,使其越來越依賴這唯一一家外賣企業。”
就在3月底,巴西的網約平臺配送員要求平臺改善工作條件并提高薪資,包括將配送費最低價定為10雷亞爾(1巴西雷亞爾 ≈ 1.2219 人民幣);將每公里配送費由當前的1.5雷亞爾上調至2.5雷亞爾。
iFood壟斷巴西外賣市場多年,商戶、用戶、配送員們顯然歡迎新玩家入場,以降低他們的服務費用,這是滴滴們的機會。
三
滴滴在拉美走的是一條已經被Uber驗證為真、外賣+網約車雙輪驅動的路線。
2016年,Uber開始拓展外賣業務,推出Uber Eats——它成功成為了Uber第二條增長曲線。
疫情期間,Uber外賣業務快速增長,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復用了出行業務積累的龐大用戶群體。2020年4月,約40%活躍Rides司機被交叉調度到Eats業務中,“我們在利用Rides平臺交叉推廣Eats方面變得越來越有效。Rides應用程序的設計中,有直接的Rides、Eats和其他類別服務。”Uber CEO Dara 曾表示。
到去年四季度,Uber來自出行的收入為69.11億美元,來自外賣的收入為37.73億美元。
Uber的設想不止于此。Dara介紹,Uber在構建一個連接乘客、用餐者、司機、送餐員的網絡,目標是將 Uber 打造成一個大平臺。“乘車和送餐只是開始。我們正在將更多的功能和服務集成到 Uber 平臺上。”
目前Uber的兩大主要服務是打車和送餐,但Dara希望Uber可以繼續擴展,涵蓋一切出行,如同亞馬遜是一站式購物,他希望Uber可以成為一站式交通平臺。
Uber、Grab分別在北美、東南亞構筑了出行+外賣的一站式平臺,滴滴顯然想將類似的一站式平臺模式,從墨西哥復制到整個拉美地區,巴西就是滴滴的新站點。
與國內網約車是四輪車不同,滴滴在巴西的網約車業務中,本就有一塊是摩托車業務,摩托車從送貨、送人不僅絲滑,且能提升成本效率。
配送是一門規模經濟生意,訂單量越大、訂單密度越高,單訂單配送成本就會被攤薄。另外多個產品并行能增強品牌認知及用戶粘性。
Uber的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雙業務互相導流使用戶在Uber生態內停留更久、依賴度更高。
外賣成為滴滴在巴西重拾的一塊拼圖。
過去幾年,滴滴借由99品牌,已經在巴西串聯起了從出行到金融的業務版圖,其中金融業務包括信貸和支付,它自然而然地在滴滴出行的土壤里生長起來。接下來外賣業務的拓展,也將會拉動其支付、信貸業務。
當然,最終還要看滴滴在巴西外賣市場的拓展是否行之有效。早期,iFood曾將業務拓展到了墨西哥,但顯然現在滴滴戰隊占了上風,滴滴在墨西哥扳回了一局。
在巴西,滴滴能再贏一次嗎?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譚宵寒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