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速遞IPO終止審查 民資快遞或加速布局
中國證監會12月27日發布的IPO候審企業情況顯示,上交所主板擬IPO公司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郵速遞”)終止審查。截止12月26日,年內IPO終止數量達到282家,候審隊列仍有755家。
在1月份即將嘗得IPO開閘頭啖湯的首批企業中,通過發審會半年有余的中郵速遞曾被市場廣泛看好,如今,該公司在“IPO前夜”選擇撤回申請著實令人詫異。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專為擬上市企業提供上市前細分市場研究和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認為,受益電商發展,快遞業融資前景長期向好,但受“奪命毒快遞”等亂象頻出、價格戰愈演愈烈的影響,行業估值短期堪憂。
中郵速遞擬募資近百億,因戰略調整撤回IPO申請
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發現,擁有EMS品牌的中郵速遞,于2012年5月4日獲發審委通過,擬發行不超過40億股,募集資金99.7億元,曾一度被外界視為“國內快遞第一股”。伴隨著當年底IPO的暫停,中郵速遞的IPO也被無限期推遲至今。
對于此次撤回IPO申請的原因,該公司公開表示,主要系戰略調整考慮:“為提高自身應對市場競爭能力,中郵速遞決定實施戰略調整,將組織架構由原來的母子公司制調整為管控更加有效、更適合網絡型企業特點的總分公司制。同時,根據經營需要,對直營區域范圍、管理層級進行市場化調整。考慮到實施上述重大調整將影響到上市進程,因此主動撤回IPO申報材料。”調整到位后,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公司將再擇機進入資本市場。
然而,前瞻投資顧問回溯中郵速遞整個IPO過程發現,公司IPO的確面臨過諸多挑戰,不僅曾經“中止審查”過,還因為設立時間未滿3年就成功過會引起廣泛質疑,其中最繞不開的問題,是公司組織架構問題。
公開資料稱,1985年開辦的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直屬全資公司,主要經營國際、國內EMS特快專遞業務,業務范圍包括國內所有市縣,并延伸亞洲地區。為了實現郵政競爭性業務和普遍服務業務的分業經營,中國郵政集團于2008年啟動速遞物流業務專業經營改革,將原中國速遞服務公司更名為中國速遞物流公司,作為管理全國郵政速遞物流業務的平臺。2009年中國郵政集團及各省份郵政公司將所屬速遞物流相關資產無償劃撥至該平臺,成為中國郵政集團三大業務板塊之一。2010年中郵速遞完成股份制改造。由于中郵速遞設立時間未滿3年,按規定當時不具有IPO資格,其“破格”上會系國務院特批。
“奪命毒快遞”暴露行業亂象,恐非融資最佳時機
11月底,圓通“奪命毒快遞”造成1死9傷的悲劇,掀起了一場巨大的輿論風波,快遞行業管理漏洞及隱藏風險紛紛浮出水面。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自今年以來,快遞企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利潤空間愈來愈小。中郵速遞作為一家擁有強大國資背景的大型企業集團,雖然業務規模位居行業第一,但在諸多民企的擠壓下,面臨的市場壓力越來越大。中郵速遞2011年3.49%的凈利潤,曾不止一次被媒體指出“遠低于同行順豐、申通、宅急送等企業”。
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結合300余家企業的上市輔導經驗來看,在發行人競爭優勢持續走弱,行業競爭環境持續惡劣的背景下,投資機構的態度通常偏于謹慎,此時IPO,對公司上市估值來說并不劃算。不過從長遠來看,中郵速遞強大的業務背景無疑是公司IPO的有效保障,即使市場空間不斷被民企擠壓,但快遞市場在國內還有很大的成長潛力,無論是企業發展前景,還是行業融資前景都頗為樂觀。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