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度中國IPO被否原因分析報告
三、被否企業分析
IPO重啟首例被否案康新設計成長性存疑
證監會4月30日公布的審核結果顯示,康新(中國)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這是自2012年10月10日證監會重慶燃氣集團和深圳崇達電路技術股份后,首個被證監會否決的擬IPO企業。
前瞻投資顧問發現,康新(中國)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早于2012年06月15日就進行了預披露,但當時的招股材料顯示,公司擬登陸的是深交所主板。2014年4月20日公司再次報送預披露材料,第二天,也就是4月21日,證監會就對其進行了預披露公示,公示時間不到10天,就被推上了發審會。
公司早前發布的招股材料顯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毛利率分別是27.78%、22.21%、27.62%,而2011年同行業的金螳螂、洪濤股份、亞夏股份、廣田股份的毛利率則分別是17.05%、15.92%、16.22%、14.44%,而行業平均值是15.91%。
在今年最新披露的招股材料,前瞻投資顧問又發現,2011 年度、2012 年度及2013 年度,該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27.62%、24.82%和26.62%,仍然保持高水平。
對此,市場人士有分析稱,康新設計是業內少數不通過外包的勞務派遣公司使用施工人員,而通過自身招聘的方式管理和培訓人員的建筑施工企業,在項目實施過程當中也是不轉包、不掛靠的經營模式,杜絕質量安全控制和成本隱患,且客戶多為高端市場的外資客戶,如CHANEL、PRADA、微軟、黑石等等,因此毛利率較高。
但是,前瞻投資顧問認為,由于國內經濟的結構性調整,世界經濟陷入進一步低迷,未來高端市場整體毛利率水平有可能呈下降趨勢,出現毛利率下降的風險,對公司的盈利性造成影響。
天鳥高新IPO遭否決“偽高新”嫌疑大
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2014年第4次會議于2014年5月9日召開,江蘇天鳥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此次IPO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擬募集資金1.9億元用于飛機碳剎車預制件技術改造、碳纖維熱場預制體產業化項目和技術研發中心項目等。
天鳥高新于2008年9月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11年9月公司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復評,2011年-2013年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
前瞻投資顧問在天鳥招股書中發現,截至2013年末,公司共有員工296 人,其中,大專學歷以上的人數只有38人,占員工總數的12.84%;研發人員只有30人,占員工總數的10.14%。
而科技部等三部委于2008年頒布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須滿足: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顯然,江蘇天鳥大專學歷以上的科技人員占員工總數的12.84%,遠未到30%;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10.14%,遠未到30%。天鳥高新存在明顯的“偽高新”嫌疑。
湖北永祥糧機財務風險重重IPO慘遭否決
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2014年第6次會議于2014年5月16日召開,湖北永祥糧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該項目由東興證券保薦,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所屬行業為農林業機械中的碾米機械制造行業,擬募集資金逾1.9億元。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湖北永祥糧機闖關IPO失敗,與其高企的存貨和應收賬款,固定資產多被抵押,業務獨立性欠缺,產品質量管控不到位、募投項目產能高估等問題不無關系。
永祥糧機在招股說明書毫不避諱稱,存貨金額存在較大的風險。數據顯示2011-2013 年末公司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6800.11 萬元、9172.39 萬元和9399.98 萬元。
與此同時,公司近三年末,一年內的應收賬款占比分別為92.35%、75.73%和71.90%,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按照壞賬計提原則,公司不得不將提高壞賬計提,從而影響收入。如果這種惡化的趨勢無法控制,無疑將加大公司的財務風險。
對于較高的存貨和應收賬款,永祥糧機認為,這都是機械制造類行業的共性特點。永祥糧機稱,大型碾米機械產品,完工前各環節半成品較多,且產品價值相對較高,銷售通常無法一次實現全額收款,造成長期存在較高的存貨和應收賬款。
岱美汽車IPO被否官司纏身利潤下滑前景不明
6月18日,證監會發審委2014年第84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上海岱美汽車內飾件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未通過。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統計發現,上海岱美汽車是繼康新設計、天鳥高新、永祥糧機之后,年內IPO發審會重啟以來第四家慘遭證監會否決的擬IPO公司。
岱美汽車是汽車內飾零部件制造商,主要產品是汽車遮陽板、汽車座椅頭枕等。招股書顯示,公司擬上交所上市,計劃發行不超過6億股,擬募集11.8609億元,用于汽車遮陽板擴產項目和汽車座椅頭枕和頂棚中央控制器建設等項目,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自從6月5日上海岱美汽車完成IPO預披露公示以后,市場對于岱美汽車的質疑聲就不絕于耳。而質疑的焦點,主要圍繞公司毛利率持續下滑以及公司存在治理隱患等展開。
2005年岱美汽車與美國公司SummitCapital.LLC因雙方合同約定爭議展開訴訟仲裁。截至岱美汽車此次IPO招股說明書簽署日,雙方尚在陳述、答辯、收集和交換證據,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仍未就該案作出裁決。若作出裁決,岱美汽車內飾件有可能面臨500萬美元的巨額罰款。
雖然岱美汽車的控股股東岱美投資表示,如未來發生與上述事項相關的訴訟或仲裁且公司被有關仲裁機構或法院裁判承擔經濟賠償責任,則相關責任將由岱美投資承擔,不會使岱美汽車遭受任何經濟損失。但顯然,在投資者心目中,岱美汽車的信用值已大打折扣。
近年來,汽車召回事件接連發生。今年6月16日,通用汽車宣布將召回336萬輛汽車,召回原因系汽車轉向,剎車及安全氣囊存在問題。年初至今,通用汽車回收汽車已經超過2000輛。
而岱美汽車的第一大客戶恰恰是“通用系”的汽車制造商,雖然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資料顯示,通用本輪的全球召回中涉及的問題與岱美汽車的產品相關,但由于“通用系”在岱美汽車的客戶構成中占比較大,恐對未來的業績成長構成風險。而且,汽車行業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恐會造成岱美汽車的訂單減少、存貨積壓、貨款收回困難等問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