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死 就是我亡” 中國式互掐威脅食品行業
“食品行業內斗已經是明規則了。”前燕京啤酒大區經理、現任深圳采納品牌營銷顧問公司事業部總經理的蔣軍有些憤怒。在他看來,“互掐”在基礎層面表現為價格戰、虛假宣傳、山寨模仿、商業賄賂,仿冒商標;而高級層面則會進展到網絡水軍誤導輿論、大眾媒體站臺攻擊,詆毀商業信譽等。
門里門外,公關界則是隱秘在“窩里斗”和“羅生門”背后的隱形人。
一名公關公司的資深經理告訴記者,承擔攻擊性策劃的人或公司,業內稱為“黑公關”。三年前,一家乳業公司企圖制造類似事件,出價一百萬元,但因為“領導評估后覺得風險太高”,回絕了。
2010年,一乳業品牌涉嫌策劃攻擊競爭對手的QQ星兒童奶容易導致兒童“性早熟”。據警方事后通報,該公司品牌經理為這起商業誹謗案的始作俑者。他與一家名為博思智奇的公關公司商定策劃案,有著一個專業化的外衣“借勢傳播”,實際發生費用28萬元。
關鍵點傳播集團的董事長游昌喬告訴記者,從2009年開始,傳播營銷類的企業在新媒體的投入呈幾何倍數增長,“論壇、微博、微信,網絡廣告都非常重要”。
“這些規模宏大的公關稿里往往隱藏著合法傷害對手的利器。”一位財經媒體人評論道。這印證著學者吳思在《血酬定律》提到的“合法傷害權”:造就潛規則的力量,是一種低成本傷害能力。
“黑公關”的操作路數并不復雜,甚至缺乏技術含量,先是和企業共同商量文案寫作方向,再由公關公司執筆,企業審定發布。之后各大論壇里會競相爆出某企業產品的驚天內幕,圖文配合詳盡。同時,百度知道、搜搜問問、天涯問答、新浪愛問、雅虎知識堂里都會有第一時間的回復,從某奶粉是否有毒,到與其他品牌對比,甚至內幕究竟如何,應有盡有。危機事件發生初期,也是大眾最渴求內幕的時機,這些預先寫好的問答帖恰好滿足了讀者需求。緊接著,所謂“內幕”會迅速傳播至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
記者曾獲得一份帶有某食品公司logo的內部PPT,內容顯示:“希望號召全體將士借助網絡平臺,貓撲、天涯、開心網、微博、校內網等諸多網上平臺,對K進行空中打擊。注意:切記不要用官方微博進行發帖,不要涉及公司標識,不要實名注冊用戶名。”
繼而,某些傳統媒體被授意高調介入,占領戰略輿論高地,并根據新聞做出引導性評論解讀。譬如2010年7月就曾發生過多家媒體,一夜之間采用新聞、軟文和廣告形式對深海魚油產品全方位的密集報道,直指EPA存在巨大隱患。多名公關人士確認,黑公關通常會視媒體的經營程度來選擇合作,一些媒體把部分版面完全外包給廣告公司,并不在乎內容真假,給錢就發。
而另一些策劃則會延伸到線下,以期呼應,比如消費者會在某著名食品品牌的貨架上發現攻擊另一競品的紙條,等等。
黑公關依賴的最大群體則是網絡水軍。他們之間往往有著長期合作,有組織的水軍內部有著明確分工:策劃方案、媒體客戶公關、技術支持這3項缺一不可。“也許是某網站的編輯,也許是某論壇的版主。”蔣軍說。
2009年后,水軍開始規模化,生意價碼也日漸成熟。一位資深網絡營銷人員熟練地告訴記者最新報價:“一般炒作軟文撰寫是100-300元/篇,投放論壇一般是八九毛/次,水軍頂是5毛/次,網站影響越大,置頂的費用就越高。投放新聞網站,價格是50-300元/篇,投放一個就算一次錢。網絡問答一般就是4元一套,投放多少次就收多少套的錢。”
若稍留意,即會發現在每一場風波之后,百度百科等問答區便第一時間會出現攻擊某一方的問答。2012年康師傅日資門事件至今,百科中仍有人問:“康師傅是日企嗎?”答者言之鑿鑿。
網絡炒作對于食品企業來說,稱得上“物美價廉”。按捧紅“芙蓉姐姐”的資深網絡營銷人陳墨的說法,一單輿論攻擊的運作費用往往在5萬-10萬之間,最多不超過60萬元。“不要說在央視,就算在知名雜志上做幾期廣告都不夠,”蔣軍感嘆。
這個行業作惡土壤豐厚,懲處力度太低,只需要催化劑,便會一再上演。食品行業為何內斗,已成為了一道乏味的填空題。
這也是一條高風險之路。在每一次的內斗之后,消費者都會加深一層厭惡,乳業內斗之后帶來全行業的巨大失敗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惡意循環,也正愈演愈烈,寄身于這個行業的公關、營銷、媒體、推手們,也將永遠處于風暴來臨前的不安與恐懼中。最終不會有任何贏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