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法規趨緊 船用發動機市場面臨變革
隨著環保概念越來越受關注,“碳排放”標準將成為各行業未來發展的指標之一。
12月6日,正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進入高級別會談階段,這表示本屆大會也進入了最關鍵的階段。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在氣候變化面前,地球的未來已危在旦夕:多項科學數據顯示,二氧化碳排放達到歷史最高,要想實現在2050年之前將氣溫升高控制在2度以內的目標,國際社會必須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
法規倒逼
雖然大眾對德班大會預期不高,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節約能源和減少排放會成為一個逐漸趨緊的緊箍咒,每個國家也將針對于此持續地提出細化的標準。
對于船用發動機而言,減少排放已成為推動當今船用發動機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據國際海事組織(IMO)的研究報告數據,到2020年,全球航運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14億噸,約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左右,這給船舶航運業節能減排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其他行業強烈要求全球航運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為此IMO于2009年提出了新造船的船舶能耗限制指數,通過減少含碳燃油消耗,降低溫室氣體CO2的排放,并要求各成員國自愿執行,2013年將開始強制執行。
“這就對發動機排放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中國科學院院士金東寒介紹說,按照IMO排放法規的新要求,對NOx的排放限制為:2011年起,NOx比現在減少2.5g/kWh;2016年起,NOx在現有基礎上降低80%。
此外,IMO對硫的氧化物也有排放限制。硫的氧化物的排放量取決于燃料中的硫含量。根據IMO排放法規的新要求,2012年前,S<4.5%;2012年起,S<3.5%;2020年起,S<0.5%。
當然對PM(燃燒不完全產生的碳煙,常說的可吸入顆粒物)也有明顯的排放限制,以中速機為例:現行要求,PM<0.27g/kWh;但從2013年起,PM<0.14g/kWh;到了2016或2017年起,PM<0.04g/kWh。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船舶發動機廠商紛紛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不斷開發船舶發動機新技術和新產品,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船用發動機節能、環保方面的性能,在改善發動機燃料高效燃燒過程、排放控制及尾氣后處理技術、新型替代燃料以及船舶動力能量綜合利用技術開發與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改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