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營銷走下坡路 草根大戶“錢”途何在?
微博草根大號排名第一的“冷笑話精選”曾經隨便一張圖片的轉發量就是上萬,而現在的轉發量僅停留在2000~3000條,有的甚至只有幾百條轉發量。截至到2012年11月,“冷笑話精選”,粉絲數達到了1046萬人,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其廣告單卻正在逐漸下降,每天僅保持數條左右,與黃金巔峰期的每天三四十條相比,明顯退燒了很多。
這些都源于微博的全面商業化進程的加快。微博一方面維護自身的廣告系統,對草根大號實施嚴格的管制措施。對草根大號發的廣告和色情圖片進行清除、禁嚴、封號;另一方面正式上線微博廣告和企業微博2.0,推出各類APP、微游戲等新功能,推出“微任務”微博營銷平臺,甚至發布基于微博話題與內容的廣告報單。資料顯示,微訪談7.5萬元/次,微直播15萬元/次,微博iPhone客戶端頂部Banner廣告報價為140萬元/周。這一系列舉措都透露出平臺想要收回廣告權,迫切尋找盈利點的心態。
銳馬傳播總經理、微博營銷專家黑馬良駒表示,隨著微博商業化進程的加快,除了前十位的草根大號還保有一席之地,更多的中小草根微博已經到了強弓末弩之地。但他認為,還是會有一部分草根大號能夠在微博商業化中找到平衡點的。
艾瑞咨詢高級分析師由天宇同樣認為平臺的商業化跟草根大號的商業模式上還是有區別的,草根大號還是有發展的空間。
平臺商業化應保障用戶體驗
有網友反映,微博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差,被垂直內容分流的厲害。而微博的內容越來越勁爆,愈發大尺度,刺激著讀者早已疲憊的神經末梢,真正有價值的新聞卻埋沒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商業化,難免淪為門戶廣告的替代品。
由天宇稱,商業化永遠是在用戶體驗跟商業化價值實現中找到平衡點。微博的廣告平臺相對來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用戶體驗,但如何在規模化商業效益的實現同時平衡用戶體驗,保證用戶的活躍度,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作為電商資深人士,龔文祥也表示草根微博未來可能會朝區域化和垂直化方向發展。但他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或許微博未來會成為一個純粹商業化的媒體,變成政府、企業和高端專業人士的言論圈,喪失了原本的草根性和娛樂性,對于普通的用戶來說,可能會轉向其他朋友圈氛圍濃郁的平臺。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李雙龍博士表示,微博應該是一個意見交互的平臺,要區別于商業化的媒體平臺。不管是平臺還是草根大號,迫切的商業化道路是不可取的,微搏應該保持初創期的特點,成為網民收集和發布信息的集散地,切不可因商業利益而喪失了本身的用戶黏性,降低用戶體驗。“網民是媒體的受眾,盡管微博空間下的受眾已經具備很大的自主性,但仍擺脫不了作為被動者或受者的命運,不管是行業大佬還是網站平臺,都不該利用網民的信任,為自己牟利。”
廣告之于商業化、用戶體驗之于網民,如何在兩者中找到平衡點,尋求一條適合中國互聯網民情的商業化道路,無疑將是微博平臺接下來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