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產業異軍突起
版權方式盈利已有獲利可能
無論是渠道方,還是制作者,賺的都是廣告費。對于制作團隊來說,在確保故事創意和劇本質量的前提下,以版權方式盈利也不是沒有可能。
傳統電影是付費觀看,票房是其主要盈利模式,整個產業鏈也為此建立了一整套游戲規則、分賬模式。而微電影的內容和版權,沒有出口,傳統媒體沒有為微電影建立規格,也沒有標準和量化,其產品本身不能產生盈利模式。這對行業內的影視制作者來說,其實是件很有挑戰意義的事。
當微電影變成優秀的內容載體的時候,其本身也就有了用戶消費的價值,就應該產生版權收益。但在《老男孩》導演肖央看來,要實現微電影的版權收益,需要收費觀看,而這在目前看來是不可能的。
目前,根植于視頻網站的微電影,大多數時候是為配合廣告商全案營銷的一部分落地方式。據了解,視頻網站制作發行微電影分三種形式:一種是自己制作發行;另一種是網站作為中間方找客戶和制作者,比如網站拉到了200萬元的制作費給制作公司,在網站獨家播放,他們會通過貼片廣告進行分賬;還有一種形式是廣告商直接找到制作公司,制作一部短片,然后再投放到視頻網站渠道。
也就是說,無論是渠道方,還是制作者,賺的都是廣告費。因此,一部分人認為微電影就是長廣告片。
當然也有人逆市而行。魏楠就在近期聯手寧財神制作了一部微電影《靈魂中轉站》。這部微電影投資100萬元左右,被稱為最貴的微電影。魏楠表示:有人認為微電影是“粗糙爛制”的代名詞。《靈魂中轉站》賺不賺錢先不說,但品質一定會全力保證。目前這部微電影版權已經賣給某視頻網站,基本達到了收支平衡。可見,對于制作團隊來說,在確保故事創意和劇本質量的前提下,以版權方式盈利也不是沒有可能。
“微電影”制作成本在攀升
微電影正在逐步獲得品牌商的青睞,但由于進入門檻低,也造成了微電影市場的魚龍混雜的局面。視頻巨頭、影視公司、廣告策劃公司、影視工作室等多種制作方紛紛開始“微電影”之戰。
今年是奧運年,也是廣告“大年”。歷屆奧運會必是廣告大戰年。目前網絡轉播權仍緊握在CCTV手中,對于視頻網站來說,只能從奧運主題的“營銷禮包”著手。因此,微電影有可能成為視頻網站招商中提及頻率最高的營銷方式。
雖然成本上升,競爭激烈,但這個領域仍是藍海。最近的“限娛令”“限廣令”的出臺也使微電影成為承載視頻類廣告的接盤者,這也是微電影發展的絕佳機會。據業內人士估計,未來五年內,微電影的產業價值將在100億元以上。
前景可預期,關鍵是運營思路。土豆網原創中心總經理劉思明表示,“我一定要找電影人來做微電影,鏡頭跟語言都是電影的,敘事結構也是電影的。十分鐘里,要把不同的故事用不同的敘事結構建立電影風格,這才是做行業。”
同時,劉思明還認為,微電影能夠帶動音樂、藝人等周邊泛娛樂的發展。比如一個微電影能夠帶出一個新人或推紅一首新歌。由于微電影的傳播速度很快,可以當成快速聚集人氣的工具,因此能夠帶動泛娛樂項目一起滾動,起到廣泛宣傳的效果。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