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熱發電千億市場待啟
余熱發電市場前景可期
余熱發電指的是利用生產過程中多余的熱能轉換為電能的發電模式,這一模式主要以合同能源管理(EMC)為主。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在“十二五”期間將在我國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領域扮演重要角色。但融資瓶頸正影響著這一市場的快速發展。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在融資政策上向這類集節能和服務兩個產業于一身的企業進一步傾斜。
5年千億市場規模
剛剛公布的2011年GDP能耗結果并不理想。
據國家統計局2011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我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4.8億噸標準煤,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下降2.01%,未達到2011年單位GDP能耗較上年下降3.5%的目標。
盡管大多數專家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速較“十一五”時期將有所放緩,但每年8%以上的增速,仍意味著降低單位GDP能耗存在巨大壓力。
緊隨其后,工信部對外公布了《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實現節能量6.7億噸標準煤。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保持工業年均增速8%的基礎上,支撐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的指標難度不小,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要實現6.7億噸標準煤的節能量,較“十一五”的6.3億噸還多出0.4億噸。目前,我國傳統產業的工藝技術裝備水平已經大幅提升,要實現這一目標只能從現有的裝備節能中尋求突破。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認為,在工業節能中,潛力最大的方式是余熱余壓的利用,而EMC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規劃》提到,“十二五”將在鋼鐵、玻璃、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余熱余壓資源豐富行業,全面推廣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技術,推進低品質熱源的回收利用,形成能源的梯級綜合利用。《規劃》要求,到2015年,我國余熱余壓發電要實現新增裝機2000萬千瓦。
“這相當于一個三峽大壩的裝機容量,按照每千瓦造價5000元計算,‘十二五’期間余熱余壓發電將形成1000億元投資。”一位業內人士計算。
產能調控不影響市場前景
盡管未來市場規模巨大,但也有不少人士擔心,隨著國家對房地產調控的進一步深化,鋼鐵、水泥、玻璃等上游相關行業的供過于求形勢進一步凸顯,加之“十二五”對部分落后產能的淘汰,將使主要依托“高耗能”產業的余熱利用行業失去依托。
工信部原材料司2月27日發布的數據已經顯示出這一趨勢:2011年水泥制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39億元,同比下降8.3%,為5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
“水泥、玻璃等行業的產能過剩,往往是結構性過剩。”多位從事余熱發電行業的人士表示,中國城鎮化進程對鋼鐵、水泥與玻璃等產品還有巨大需求,這足以支撐起余熱發電行業今后的市場。
針對水泥行業,《規劃》提到,要繼續推廣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到2015年,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比例提高到65%以上;針對玻璃行業,要重點推廣玻璃窯余熱綜合利用,到2015年,玻璃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應用比例達到30%以上;針對鋼鐵行業,《規劃》提到大中型鋼鐵企業余熱余壓利用率達到50%以上、利用副二次能源的自發電比例達到全部用電量的50%以上。
據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余熱發電技術在水泥行業為40%左右、玻璃行業還不到30%,按照上述目標計算,意味著余熱利用在“十二五”期間仍有廣闊發展空間。
而無論是通過等量置換還是減量置換,對落后產能的調控,將使余熱利用在一定區域內獲得更為有序的競爭市場,并保證已簽約項目的順利實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