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養魚畝產2500斤鱖魚創養殖神話
2016-01-13 10:41:56 責任編輯:陳一欣 來源:互聯網
債主緊逼險些賣掉魚塘
李軍的失敗,引來了村民們的嘲諷。“你搞這行不行,完全是瞎掰。”當時,在村民汪文學看來,李軍成不了大事。
經朋友介紹,2003年,李軍赴黃岡羅田縣找郎正全師傅學技術,并一呆就是3個月。“你年紀這么小,有這個闖勁,讓我佩服。”郎師傅將自己的鱖魚育苗孵化、養殖技術,全部教給了李軍。
李軍不想放棄,回家后再借3萬元錢,購了8000條鱖魚苗。但這么多鱖魚的“吃飯”難題,又讓他栽了跟頭。“餌料供應不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鱖魚自相殘殺。”
3年的時間,李軍先后虧損20萬元,債主無數。2004年春,李軍家窮得連買米的錢都沒有了。恰巧在這一年,哥哥李允患了腎病綜合征,需要大量的錢治病。一些債主眼看李家無錢還債,甚至抱走他家的電視等值錢物件。
母親哀求李軍,“你把魚塘賣掉吧。”那一刻,他哭了,“搞了幾年的養殖,眼看就要成功了,要放棄我心有不甘。”在他困難時刻,李允的岳父出手,幫他解了燃眉之急。
畝產2500斤鱖魚創養殖神話
2005年5月,連敗三年的李軍,放手一搏。他找親戚、朋友再湊了5萬元,購置了自動測氧機。實際上,此時的李軍,其鱖魚養殖技術,已是十分成熟,“何時下餌料,每畝下多少,何時換水、消毒,這一切我了然于胸。”
為了解決活餌料魚供應問題,他將麥鯪養殖交給其他村民,然后以合適的價格收購。2005年,他承包的50畝魚塘,收獲了8000斤鱖魚。當時,鱖魚價30多元一斤,這年,他的毛收入近30萬元,純利潤達15萬元。2006年,李軍擴大了養殖面積,承包的魚塘面積達100畝,他拿出70畝養殖鱖魚,此外,還用30畝養殖新品種黃顙魚,實現多元化養殖,分擔風險。“黃顙魚可高密度養殖,耐低氧,抗病能力強,產量易保證,風險系數相對較小。”這一年,他的毛收入有200多萬元,純利潤就有100多萬元,鱖魚養殖畝產達到2500斤。2009年,李軍發起成立了錦軍水產專業合作社,截至2011年4月,該社社員發展至200多人,養殖面積達3000余畝,預計年產值過億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4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