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創始人王衛:順豐不能為圈錢而上市
“嘿客”遭遇前所未有的質疑
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是,隨著王衛為順豐規劃出新的未來,并將旗下的“順豐嘿客”作為重要布局的棋子之時,“嘿客”卻被市場稱之為“怪物”。王衛,也第一次經歷了創業以來的市場質疑。
那么,王衛是否真的犯了錯?“嘿客”,是否會成為快遞業競爭對手趕超的機會?
自王衛創立順豐以來,不得不說一直順風順水,但唯一備受市場質疑的,便是順豐在2014年推出的“嘿客”。
“嘿客”的出現,從王衛對順豐的戰略定位來看,是為解決快遞行業難以解決的最后
中國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專家徐勇稱,之所以是便利店的形式,本質上看在解決網點布局的同時,也可更大程度的分攤網點運營成本,更可將順豐的業務單元打通,比如說順豐速運+順豐優選+順豐移動端+金融+社區O2O服務平臺+農村物流等等全線整合,這將使得順豐未來的發展不可估量,事實上有利于公司進一步發展空間。
但在另一位快遞行業資深人士孫淳看來,“順豐嘿客”不倫不類,似乎集各種功能于一身,卻又各種功能都不能做到最好。他說,“在零售業人士看來,順豐嘿客的門店面積太小,展示空間有限,如果說它像便利店,又違反了零售業的一些店鋪設計和陳列的基本原理。而在物流人士看來,如果立足于做收派快遞的延伸便民服務,順豐嘿客的固定資產投資顯然又太浪費了。”
面對市場的質疑,壓力之大也使得王衛不得不重視起來。他對外界的回應是,“B
而順豐副總裁陳旭,也在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跨界產業峰會上進一步闡述了王衛對于順豐嘿客的布局構想。他表示,利用順豐的實體門店開展食品O2O。主要有三種方式:店內商品展示推廣,電子設備現場下單,順豐優選包裹自提。當時,陳旭特意在現場打開了PPT,上面用黑體字提示著“嘿客”的門店數量:3000家。
事實上,“嘿客”的模式,在國外早就已經存在。比如說在英國排名首位的零售商ARGOS的業態,實際上與嘿客的模式相類似。不同的是,ARGOS一直致力于多方式購物和自助式購物(電子觸摸屏)相結合,門店更類似于傳統的便利店,而非快件收派點,并以傳統的便利店方式運營。國內最先借鑒此模式的是九櫻天下電子商務公司,在英國ARGOS的基礎之上,結合中國實際創立了社區電商模式。
順豐現在做電商物流是個死,現在不做電商物流,將來可能也是個死。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嘿客早期剛剛起步之時,合作對象之一便是九櫻天下,但后來因外界不可知的原因,雙方終止了相關合作。曾經的合作伙伴,怎么看待“嘿客”系統?九櫻天下CEO王迪鵬直白的表示,“九櫻天下更傾向于做一個開放的平臺,而順豐嘿客是一個封閉的系統。”
封閉的系統,即順豐快遞+冷鏈+電商直供+跨境物流+順銀金融+嘿客門店+嘿客電商的線上線下的O2O閉環布局,顯然這個閉環規模龐大,王衛為嘿客設定的戰略也充分體現了其對順豐未來的設想。但王衛也不能忽視嘿客目前所面臨的困局。
邵明俊表示,嘿客目前來看,全國布局網點之多,確實領先于其他快遞企業,但嘿客客流量一直上不去,并且很多預先設定的功能,比如說即當收派點,又充任順豐打通全線的平臺,卻仍然在探索之中。嘿客接下來是否應該進行調整?這才是王衛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王衛在私人場合,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順豐現在做電商物流是個死。順豐現在不做電商物流,將來可能也是個死。”無論如何,現在看來王衛的選擇是做電商物流,而嘿客則成為重要的布局關鍵。
嘿客命運究竟何去何從?王衛顯然對此也底氣不足,他說,“嘿客不是一個全國統一管理的模式,其模式還在摸索中。”
那么,摸索中的嘿客能否成為王衛為順豐設計的戰略中的功臣?邵明俊說,目前來看,仍然處于調整階段。嘿客若失敗,那么對于王衛而言,便是觸動了順豐的根基,很可能公司的市場地位會受到影響。但若要成功,那么順豐便可領先其他快遞企業,進一步鞏固快遞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尤其是在國內快遞市場向國外快遞企業陸續開放市場之后,意義更為重要。
對資本市場說“不”順豐要活的有尊嚴
在采訪過程中,多次聽到一個觀點,假如說國內快遞行業出現第一家上市公司,那么,一定會是王衛的順豐速運。但王衛卻對未來公司上市,并未表現出特別的熱情。
他說,“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
而王衛,則希望順豐能夠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他曾這樣為內部員工解釋順豐為什么不上市,“如果上市的話,環境將不一樣了,你要為股民負責,你要保證股票不斷上漲,利潤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雖然王衛堅持不上市,但快遞行業卻被業內認為是一個燒錢的行業。順豐在創立之初,王衛也有過將物業抵押給銀行,以獲得資金擴張的現實。雖然如此,但王衛似乎對外來資本一直保持警惕。在其他快遞企業紛紛引入外來投資者的時候,王衛卻對外來資本說不。
比如說,2004年FedEx策劃進入中國市場,派人接觸國內各家快遞公司試圖收購,給順豐開出的價格是50億人民幣,而當時順豐的年收入不過13億元。王衛拒絕了這個報價,并且告訴對方,我有一天一定會超過你。
不接受任何外來資本的投入,也使得順豐曾經差點倒閉。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大量快遞企業因資金鏈條崩潰而破產關門,王衛卻在此時對外聲稱,戰死,好過做俘虜。一位順豐內部人士劉英(化名)表示,當時公司上下人心惶惶,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這時王總對大家說,如果要倒,也要讓大家記得,曾經有一家叫順豐的民營企業,能從心底讓對手感到可怕更可敬!人可以輸,但不能輸掉尊嚴!死隨時都可以,但要死得有價值!”
他是佛教徒的心腸市場上的“殺手”
那一次,順豐逃過了市場蕭條。但隨著快遞業市場的競爭不斷白熱化,也使得王衛不得不認真思索資本的價值所在。于是,外界看到了順豐仍然堅持不上市,卻為公司引來了外來投資者: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簽署協議,前三者以總體投資不超過順豐25%的股份,成為了順豐新的股東。融入的資金將用于進一步強化核心資源力量,如順豐信息系統、中轉環節及航空樞紐等。
外界紛紛認為引入投資者后的順豐,將在不久的未來上市,順豐官方卻發表公告否認此說法:三家機構投資者是作為戰略投資方進入的,與公司的上市無關,機構方對順豐沒有上市或者業績的要求。并且,順豐目前沒有上市計劃。
順豐的表態,則讓其競爭對手松了一口氣,似乎市場仍然給他們準備了超越順豐的機會。事實上,在順豐的競爭對手那里,對于王衛有個評價,佛教徒的心腸,市場上的“殺手”。而順豐內部,則認為王衛有三個特點,一,是對員工很尊敬。二,有理想主義。三,有社會責任感和一種關注弱者的情懷。截然不同的評價,也說明了王衛對內對外完全不同的處事方法。
對于競爭對手,確實,市場不相信眼淚,任何一個心慈手軟的商人,他在商場中的搏擊,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擊潰。顯然,王衛并非商場上的弱者,某種意義上,順豐自誕生以來便以強悍著稱,開始便以低價策略為武器,從一片紅海中搶得市場,順豐的成功,并非偶然。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2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