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締造中國金融的一段傳奇
人生重啟
從知青到經濟官員
“中國的銀行家大多是一群低調的、不為業外人士所知的政府官僚。不過馬蔚華是個例外。”這是英國《銀行家》雜志2004年向馬蔚華頒發“年度希望之星”獎項時的評語。從插隊知青到體制內干部,再到中國最令人矚目的商業銀行的掌門人,馬蔚華向世界提供了一個中國現代銀行家的標本。
1949年6月,馬蔚華出生于遼寧錦州。高中畢業后,他扛起行囊到遼寧省北鎮縣長興店公社狀元堡插隊,憑借出色的筆桿子成了一名小有名氣的報道員。下鄉4年之后,馬蔚華幸運地通過招工考試,成了錦州鐵路局大虎山工務段的一名工人。
鐵路是個環環相扣的大系統,任何馬虎和懈怠都可能釀成大禍。在那里,馬蔚華學到了精確性和系統性,這對他日后的金融經歷有著重要的意義。
1978年,在長春,年近而立的馬蔚華人生重新啟動,他通過高考,考入吉林大學國民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后,他被分配到遼寧省計委。遼寧省委書記李貴鮮南下任安徽省委書記后,馬蔚華也隨之調任安徽省委辦公廳秘書。1988年,李貴鮮調任央行行長,馬蔚華隨同入京。
1992年10月,馬蔚華南下,出任央行海南省分行行長、黨組書記、國家外匯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長。也就是在海南,他經歷了金融職業中的第一次“擠兌”。
1997年,海南28家信用社因高息攬儲資不抵債,全部并入成立僅兩年多的海南發展銀行。海發行就像一個不滿三歲的孩子背負起數百斤重的擔子。1998年春節過后,海發行的營業網點出現嚴重擠兌,半年后不得不關閉。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家被關閉的銀行,馬蔚華受命解決破產清理工作。親眼見證了海發行的由盛至衰,他從此視風險為銀行家永遠不能踩碰的禁區。
棄政從商
親歷第二次“擠兌”
馬蔚華的職業轉折點發生在1999年,人生半百之際。他棄政從商,抵達深圳,出任招商銀行第二任行長,由監管者轉為經營者。當時,成立于1987年、由招商局下屬的蛇口工業區結算中心發展而來的招行還非常弱小,只有千億資產。
1999年3月17日,馬蔚華被董事會任命為招行行長當天,招行沈陽分行出現大規模擠兌。這是海發行帶來的陰影,馬蔚華經歷的第二次擠兌。身在香港的馬蔚華在電話中告訴員工:“這種情況下,勸說是毫無意義的,最有利的辦法就是保證支付,儲戶取多少就給他們多少,只要告訴他們損失了多少利息就行了。營業廳里只要有一個儲戶,就不要下班,要面帶微笑地給他們支付。”
處理完危機后,馬蔚華開始考慮招商銀行的長遠規劃。有人說金融是最復雜的游戲,駕馭游戲的人不僅需要有深厚的閱歷和學識積淀,若想成為游戲的佼佼者,還需要異于常人的創新和突破能力。
1999年,憑借糖果、坐著排隊、喝咖啡“三奇招”,招行改變了銀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刻板印象。此后,招行推出全國第一張“一卡通”,它改變了中國人以存折為主的歷史。“在今天看來,一卡通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幾乎所有的銀行都這么做,而在當時,把個人賬戶集中到一張卡上,是巨大的創新。”馬蔚華說。
網上銀行計劃“一網通”則牢牢抓住了互聯網浪潮。第一站,馬蔚華親自到北京大學推廣。開始擔心沒人來聽,結果來了好多學生。不久,就有一個北大學生通過招行網上銀行,給女友買了一束玫瑰花。這是招商銀行的第一筆網上銀行業務。一卡通和網上銀行的落地,使得招行在中國發展零售銀行業務成為現實。如今,招行已成為資產總額突破3.4萬億元、機構網點超過960家、員工近6萬人的全國第六大商業銀行。“這么多年招行的策略就是要比別人‘早一點、快一點、好一點’。”馬蔚華總結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