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企業研發機構“十二五”發展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進一步完善具有廣東特色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加快建設創新型廣東,推進轉型升級,特制定本規劃。
一、重要意義與建設基礎
(一)重要意義。
企業研發機構是企業設立的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技術創新組織,既是企業依靠科技創新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集聚創新資源,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帶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動企業研發機構加快建設發展,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是推動轉型升級、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環節,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創新型廣東的重要途徑。當前,我省正處于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關鍵時期,建設創新型廣東的形勢非常緊迫,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充分認識加快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引導扶持企業建設發展研發機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推動我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發展上規模、上水平、上臺階。
(二)建設進展。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頒布了我國首部自主創新地方性法規《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發展的環境不斷優化,數量不斷增加,能力不斷提升,新型科研機構不斷涌現,為我省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1.企業研發機構數量不斷增加。2011年我省共有各類企業研發機構近4000家。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建有研發機構2272家。第二次全國研發資源清查顯示,我省國家級和省級企業研發機構分別達115家和1372家,位居全國前列。此外,我省在高新區和專業鎮等特色產業區域中,還設有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公共創新平臺近千家,其中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平臺121家,高新區公共研發平臺220家,專業鎮技術創新平臺315家,院士工作站47家,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3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4家。
2.企業研發機構集聚創新資源能力不斷增強。企業研發機構的研發設施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引導創新人才不斷向企業集聚,2011年我省企業研發機構的研發人員總數近20萬人,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碩士、博士數量近5萬人,全國排名第一;拉動企業研發投入不斷提高,2011年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依托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達626.65億元,占銷售收入的4.75%。
3.企業研發機構創新產出效益顯著。企業研發機構取得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創新成果,研制了一批新產品并實現產業化。我省企業重點實驗室建設3年來,共承擔完成了280項重大科研任務,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達150項。2011年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依托企業擁有發明專利9411件,平均每家企業擁有159.5件;擁有國際發明專利531件,平均每家企業擁有9件。
4.新型企業科研機構不斷涌現。近幾年,珠三角地區涌現出一批以深圳光啟研究院、華大基因研究院等為代表的民辦新型科研機構。這類機構以市場運作為主要模式,集科技創新與產業化于一體,匯集了眾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迅速成為我省推進源頭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的生力軍。光啟研究院成立僅兩年,已在國內外申請了1229項超材料領域發明專利,實現了該領域80%的底層專利覆蓋。在2010年《科學》雜志評選的“十大科技突破”中,華大基因研究院占據其二,標志著我國在全球源頭科技創新中第一次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三)存在問題。
我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發展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比例較低、創新能力不足、鼓勵政策有待完善等問題。大中型工業企業建有研發機構的比例只有20.3%,低于浙江的54.4%和江蘇的36.3%。在重大核心技術突破、原始創新和科學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與國外知名企業研發機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另外,我省尚未出臺專門針對企業研發機構的政策措施,與江蘇、天津、浙江、上海等地相比有一定工作差距。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契機,以“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為核心任務,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為目標,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為主線,著力推動企業建設研究開發機構,完善創新組織架構,健全創新管理制度,集聚科研創新人才,努力優化企業創新環境,加速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具有廣東特色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廣東。
(二)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積極發揮政府在引導企業建設研發機構中的宏觀引導和組織保障作用。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與科技管理制度改革為主線,努力為企業建設研發機構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同時,堅持企業在建設研發機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建設企業研發機構、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中的基礎性作用,推動企業面向產業,建設具有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活力的研發機構。
2.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準確把握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對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的戰略需求,科學制訂和統籌實施全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發展的總體規劃,重點推動大中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建設研發機構。同時,針對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企業研發機構實行分類指導和科學管理,確保企業研發機構健康有序建設與發展。
3.壯大規模,提高質量。努力實現企業研發機構規模擴張與質量提高齊步并進、協調發展。一方面,積極推進各類企業加快建設研發機構,全面擴大企業研發機構覆蓋面;另一方面,引導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探索研發機構建設新模式、新機制,提高企業研發機構集聚創新資源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研發機構發展質量和水平。
4.優化環境,協同推進。大力優化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發展的有利環境,積極引導和充分調動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共建研發機構的積極性,同時吸引更多的中央企業、外資企業來粵設立企業研發機構。推動各地、各部門形成合力、協同推進企業研發機構的建設發展。
(三)發展目標。
力爭通過今后若干年努力,形成數量眾多、功能完善、布局優化的企業研發機構體系,各類企業研發機構基本達到“場地專用、裝備精良、人員專業、運行高效、管理科學”的要求,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力爭到2015年,全省企業研發機構總數超過1萬家,其中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全面建有研發機構,大中型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比例超過50%,省級以上企業重點實驗室100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800家,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50家,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30家,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10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50家,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企業研發機構100多家。企業研發機構研發經費投入超過500億元,占全省研發經費總投入比重達30%以上,企業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總量40萬人以上,每百名企業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發明專利申請量15件以上。到2020年,擁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研發機構,主要投入和產出指標接近主要發達國家企業研發機構整體水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末,全國共有A級旅游景區16541個,直接從業人...[詳細]
- 黃纓杰:2025年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技術現狀
- 蔡志濠:中國聲吶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區域市場份額、企業競爭力評價等)
- 何樂:預見2025:《2025年中國環保設備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2025年中國醫美注射材料細分市場分析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b>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