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十二五”熱帶現代農業發展規劃
第四章 培育新興產業
一、農產品加工業
近年來,以定安塔嶺、瓊中灣嶺、屯昌屯城、昌江太坡農產品加工園區為重點的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主要包括果蔬、熱帶作物、畜禽、茶葉、竹木、水產品加工等。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26家,實現產值260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39%,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例達到0.36:1。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企業規模總體偏小,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技術與裝備普遍落后。
(一)發展思路
依托熱帶作物、熱帶果蔬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發展和建設態勢,重點推進熱作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加工、特色加工四大優勢產業。著重培育一批幅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繼續推進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的集聚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實現510億元,年均遞增14.4%;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升至43%,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例達到0.5:1;帶動基地200萬畝,帶動農戶50萬戶。優勢產業加工及園區發展目標如下:
熱作加工。椰子、檳榔、胡椒、橡膠等熱帶作物產品30%實現深加工,其中椰子、橡膠達到80%,檳榔、胡椒達到20%。
果蔬加工。50%以上果蔬經過產后初加工處理,凈菜上市占蔬菜比例達到20%,果蔬深加工達到30%。
畜牧加工。生豬年加工能力達400萬頭以上,家禽年加工能力達4000萬只。
特色加工。白沙竹筍加工處理鮮筍6萬噸,帶動農民種植基地6萬畝;瓊中繅絲加工鮮繭4.5萬擔,帶動桑園種植基地5萬畝;保亭南藥加工2萬噸,帶動種植基地2萬畝。
園區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由4個發展到10個,入園企業由45個增加到100個以上。
(三)發展重點
提升農產品加工公共服務能力。整合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的力量,加強產學研互動,加強共性技術的研發,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服務。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為重點,組織相關技術及裝備的篩選、引進、推廣,分領域篩選出急需的技術、攻關的技術、推廣的技術和儲備的技術,加強高效、節能、安全和提質的新型技術與裝備推廣、應用,加快技術升級步伐。
推進農產品加工規范性建設。以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為重點,加強對企業引導和監督,健全完善農產品加工標準和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加強從原料生產到加工全過程的標準化管理和質量控制。在農產品加工企業推行良好生產操作規范(GM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和ISO9000族系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進一步加強對已通過認證企業的后續監管。
加快發展優勢農產品加工。依托椰樹、椰牛、椰島、春光、南國、天際等知名品牌,搞好椰子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培育一批清洗、分級、滅菌、包裝等果蔬產后處理及凈菜上市企業,在條件較好的海口、三亞、定安、儋州等市縣發展一批的脫水果蔬及深加工企業。加快生豬精深加工項目建設進度,積極發展冷卻分割肉,擴大低溫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生產。
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區建設。在抓好定安塔嶺、瓊中灣嶺、屯昌屯城、昌江太坡等四大園區的基礎上,突出抓好海口云龍、澄邁金馬、臨高博原、儋州白馬井、白沙邦溪、文昌春光等園區建設。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加工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園區水、電、路及污染處理等問題。引導農產品加工產業梯度轉移,提高產地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帶動農產品產地由資源經濟向產業經濟升級。
(四)區域布局
熱作加工。依托現有龍頭企業,發展椰子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在海口羅牛山、定安渝海發展胡椒深加工;在萬寧、瓊海、定安、屯昌發展檳榔深加工。
果蔬加工。在海口、三亞、澄邁、臨高、儋州、東方、樂東、萬寧、文昌、定安、屯昌、保亭發展果蔬產后處理和凈菜處理,在海口、三亞、定安、儋州等市縣發展脫水果蔬及深加工。
畜牧加工。重點發展在儋州和海口發展肉聯精深加工,在海口、文昌重點發展文昌雞加工出口企業。
特色加工。重點發展白沙竹筍、瓊中繅絲、保亭南藥、儋州雪茄煙深加工。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