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秸稈綜合利用規劃
上海市秸稈綜合利用規劃
(2010年—2015年)
前 言
1999年,為防止秸稈焚燒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國家有關部委聯合印發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上海盡管農業比重較小,秸稈數量較少,但高度重視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在已經實施的前三輪及正在實施的第四輪“三年環保行動計劃”中都將此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經過多年努力,上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總體來說,秸稈尚未得到高效利用,相當一部分被焚燒或廢棄,不僅污染了環境,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可以有效解決因秸稈焚燒或廢棄而帶來的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土地地力;可以促進秸稈的資源化、商品化和產業化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對促進上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2010年,是上海舉辦世博會之年,實行秸稈全面禁燒,對打造綠色、生態和低碳世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進一步做好上海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根據《農業法》、《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循環經濟促進法》、《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08〕105號)、《關于印發編制秸稈綜合利用規劃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發改環資〔2009〕378號)以及《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上海市農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等,特編制《上海市秸稈綜合利用規劃(2010年~2015年)》,作為下一步開展上海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推動上海秸稈資源合理處置和開發利用。
一、上海市秸稈資源潛力和綜合利用現狀
(一)上海市秸桿產生概況
上海市秸稈分布較為分散,主要分布在上海郊區的九個區縣(含浦東新區),主要種類有小麥、大麥、水稻、油菜以及少量的玉米、棉花和大豆秸稈。其中,二麥、油菜等夏收農作物的秸稈和秋收農作物水稻的秸稈占總量95%以上。根據《2009年上海統計年鑒》,2008年上海糧食作物播種(復種)面積為261.8萬畝,其中:麥子種植面積為80.1萬畝、水稻種植面積為162.9萬畝、油菜種植面積為21.5萬畝。
據測算,2008年上海市糧油作物秸稈產量約為130萬噸,其中,麥子秸稈產生量約為24.6萬噸,水稻秸稈產生量約為91.9萬噸,油菜秸稈產生量約為13.2萬噸。根據區縣調研情況,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崇明縣、金山區、奉賢區等遠郊地區,以崇明縣占比最高,約占三成左右,其次為金山、奉賢,兩區都超過10%。按照目前中央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和上?;巨r田數量,預計在2015年之前,上海市秸稈產量將保持在約120萬-130萬噸。
(二)上海市秸桿綜合利用現狀
總體來說,上海秸稈綜合利用主要以還田、堆肥、燃料、原料、飼料等利用方式為主,部分采用焚燒、丟棄等處理方式。由于麥子、水稻和油菜等三類農作物秸稈的產生時間、處理時限、還田條件等情況不一,處理方式存在較大差別。通過還田、堆肥、飼料、燃料、原料等利用方式處理的秸桿綜合利用率約為75.1%,其中,水稻秸桿綜合利用率83.2%,油菜秸桿綜合利用率86.8%,麥子秸稈綜合利用率39.7%。
從秸稈綜合利用的面積來看,上海市農作物秸稈的還田面積達175.9萬畝,其中,二麥秸桿綜合利用26.4萬畝,水稻秸桿綜合利用133.7萬畝,油菜秸桿綜合利用15.8萬畝。但是,三類農作物秸稈的還田面積比例差距較大,其中,水稻秸桿田間焚燒面積比例約15.5%,油菜秸桿約12.7%,二麥秸桿約59.6%。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1、采用還田或其他利用方式,增加了作業量,提高了成本,對經濟效益本來就低的農業及收入較低的農民增加了壓力,由此部分農民直接焚燒秸稈,不僅成本低,非常便利,且灰燼對提高地力還有一定裨益;2、水稻不僅是主要糧食品種,更有相當比例的面積套種麥子,然而麥(夏收)、稻(秋收)之間播種茬口較緊,加之麥子秸稈不易腐熟,影響水稻順利耕作,在當前沒有更好出路的情況下農民傾向選擇焚燒,由此造成麥子秸稈焚燒比例最高;3、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上海郊區農民家庭陸續使用液化氣、人工煤氣等燃料,對秸稈的需求大大減少,加之農戶畜禽分散養殖向規?;B殖集、沼氣利用中的二次污染等因素,秸稈氣化這種重要的燃料利用方式在上海日漸衰微。
(三)上海市秸稈綜合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機械化還田利用投入不足,成本相對較高。實現秸稈全量還田,須配置大功率農業機械,并增加作業量。據測算,多增加一次還田作業,每畝成本增加40元。此外,秸稈在腐熟過程中還產生甲烷等氣體,不利農作物生長,需另行施加氮肥予以中和。
2、以秸稈為輔料的有機肥生產成本高于以其他原料為輔料的有機肥生產,價格缺乏競爭力。目前,秸稈收購價格約為400-440元/噸(到廠價格,包括收集、運輸成本),且有機肥生產企業還需將秸稈粉碎加工后才能加以利用,這使得秸稈粉的成本約1428元/噸,而使用礱糠粉的價格僅為1000元/噸左右,由此大大降低了有機肥生產企業利用秸稈的積極性。
3、建立秸稈收集、儲運系統的難度較大,且成本很高。上海秸稈產生總量不僅規模小,且受耕地主要分布在遠郊區的影響,秸稈分布較為分散。秸稈堆積密度遠低于木質材料,長距離運輸不僅效率低且成本高。秸稈若要集中處置,需有堆場等配套設施,但上海土地資源緊張,難以配置專門堆放場所。
4、春、夏播期間,秸稈利用的時間約束非常明顯。秸稈產生時間主要集中在5-6月和10-11月,尤其是“三夏”期間,由于茬口時間短(收種間隔僅十天左右),快速收集、處理秸稈的時限要求特別緊張。歸集秸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上海農業勞動力不僅成本高,且較為緊缺,“三夏”季節尤為明顯。此外,由于不可能做到常年穩定供應,這對秸稈實現產業化利用形成約束。
5、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有待進一步加快。目前,高效、綜合利用秸稈的技術、設備等的研發尚處于探索之中,如微生物分解促進腐熟技術,且無法提供成熟的、技術經濟性可行的大規模綜合利用秸稈的技術成果。
6、政府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實現秸稈綜合利用,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政策傾斜,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開展綜合利用,最終形成市場化利用機制。
7、社會公眾,尤其是農民的認識有待提高。受傳統農業經營方式的影響,部分農民習慣于直接在田間焚燒秸稈,對秸稈焚燒給環境、生態、交通安全造成的負面影響認識不夠。再加上宣傳力度不夠,使得公眾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認知水平不高。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環保設備是指用于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而由生...[詳細]
- 蔡志濠:2025年中國醫美注射材料細分市場分析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b>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b>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