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題主指的可是農業領域的無人機施藥,如果是的話,分析如下:
植保機械現代化程度低,農業無人機有望替代
我國目前90%以上的植保機械是手動背負式噴霧器,主要產品是單管噴霧劑、壓縮式噴霧器、背負式噴霧器等老三樣,年產量800萬臺、社會保有量1億臺以上的各種手動噴霧器"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難以保證適時防治,同時機械作業對農作物物理損害嚴重,造成農田重大損失,且耗水量高達畝,極不適應中西部地區的節水農業,故現代化、智能化、節能化的植保機械成長潛力較大。
圖表1:植保機械現代化程度極低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了解,我國植保機械化程度低、進程慢,主要因為植保環節對機械化要求非常高,農作物在生長階段,如果機械植保技術不過關,那結果將是毀滅性的。在沒有出現植保無人機之前,主要采取人工與地走式植保機械為主,但人工防治作業時作業效率極低,高桿作物時難度非常大;地走式植保機械作業時則存在物理破壞率過高,山地、丘陵地帶去不了等的問題,就算是使用有人飛機噴灑農藥,從成本和地域條件來說全面實施也非常的困難。
而無人機作業適應性非常強,不受山地、丘陵等地形環境、種植方式、植物的高低因素影響,可以非常有效地解決作業難問題,不受作物長勢的限制,可解決作物生長中后期地面機械難以下田作業的問題,尤其在丘陵山區交通不便、人煙稀少或內澇嚴重的地區,地面機械難以進入作業,航空作業可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圖表2:農業植保無人機性能優良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政策持續推動我國農業植保無人機發展
在我國,政策是推動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農業無人機領域,與日本類似,我國亦是由政府率先主導并持續推動。
我國農業植保無人機起步于2004年科技部863計劃,由農業部南京農機化所承擔主要的科研試驗任務。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問題,連續3年主題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并明確提出"要加強農用航空建設", 為植保無人機提供了重大機遇。
在2015年2月農業部印發的《制定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中,要求淘汰傳統噴灑工具,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2016年500個縣試點,重點推進高效植保設備。
圖表3:政策持續推動我國農業植保無人機發展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