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你好,歡迎提問,希望以下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果蔬、肉類和水產品等在內的生鮮食品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因此,生鮮具有類剛需屬性;由于人們每天生活所必需,而且保質期短,由此也決定了生鮮商品具有高頻次特征。另外,生鮮還具有短消費半徑的屬性,即消費者會選擇最短的生鮮售賣地點進行購買,由此決定了生鮮物理場所只能坐落在居民居住區或人口稠密區。正是具有了以上特征,無論時代怎么變遷,生鮮都有著持續火熱的市場需求。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上升,生鮮也成為了百姓餐桌上的???。2013年我國生鮮市場銷售規模約為13877億元,到2018年我國生鮮市場銷售規模約為1.9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6.56%,處于較快發展階段。
圖表1:2013-2018年生鮮市場銷售規模(單位:億元,%)
排除已經逝去的國營供銷合作社這一帶著特殊時代烙印的生鮮售賣機構不論,我國城市居民長期以來購買生鮮的最主要渠道應當是農產品集貿市場。不過,伴隨著“瘦肉精”“毒大米”等食品安全事故的頻發,以散戶經營為主的農貿市場引來了消費者的質疑,而且農貿市場還存在購物環境臟、亂、差的硬傷,同時伴隨城市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農貿市場租金也不斷上漲,菜販個體戶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并且由于占地面積大,農貿市場密集布點的空間也受到極大約束,進而也限制了其充分而有效的生鮮供給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農改超”提上了議事日程。
農改超”的核心是讓生鮮進入超市,部分替代或者補充農貿市場的生鮮供給職能,而且超市具有明亮、干凈與整潔的購物環境,能給消費者創造放心消費的體驗;更為重要的是,在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下,國內不少超市很快探索出了“農超對接”模式,即超市直接與產品原產地對接,生鮮實行產地直采,而不是從批發市場間接采購,由此大大提高了超市生鮮品類的生鮮度,也導致了生鮮超市渠道的消費占比日漸提升。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各種“互聯網+”行業應運而生,而生鮮作為零售市場的主要組成不分,在模式發展上也不甘人后。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起步于2013年,伴隨著新零售到來的步伐以及社區團購迎來的新風口,電商巨頭們亦紛紛布局生鮮電商。阿里有盒馬鮮生,京東有7Fresh,蘇寧有蘇鮮生,步步高有鮮食演義,同一賽道角逐的還有美團的小象生鮮、易果生鮮、天天果園、大潤發優鮮等。生鮮電商的搶灘戰未來將更加激烈。
圖表2:巨頭企業在生鮮電商中的布局
生鮮電商的春天已然來臨。而迎來春天的背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生鮮電商涌現了三股新勢力進場:社區便利店、社區拼團、前置倉電商。一直以來,生鮮電商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冷鏈物流成本過高,這導致很多生鮮產品價格偏高,生鮮電商也大都圍繞中高端產品做文章,并且配送時長過長,很難滿足生鮮消費即時性的需求。而這三股新勢力,尤其是前置倉電商模式,有望讓生鮮電商走入更多尋常百姓家。國家政策的支持,冷鏈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品牌巨資的介入、新零售的布局及大數據的發展,都為生鮮電商注入了新的動力,生鮮電商發展已進入快車道。另外,網購生鮮的消費習慣逐漸形成,剛需高頻商品特性及消費需求升級影響,直接拉動生鮮電商行業發展。
國家政策的支持,冷鏈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品牌巨資的介入、新零售的布局及大數據的發展,都為生鮮電商注入了新的動力,生鮮電商發展已進入快車道。另外,網購生鮮的消費習慣逐漸形成,剛需高頻商品特性及消費需求升級影響,直接拉動生鮮電商行業發展。電商生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進入者需求設置的門檻也并不算高,可以參考成熟的電商生鮮模式,通過社區團購、社區拼團等方式進行參與生鮮電商模式。
圖表3:生鮮電商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