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大米”事件凸顯行業發展困境,大米行業整合勢在必行
2、大米加工行業整合勢在必行
近年來,中國大米市場競爭不斷升級,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大米行業內的兼并重組不斷增加。雖然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國大米加工企業數量仍在不斷增加,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國內大米加工企業將逐步減少,企業規模將逐步擴大,生產集中度明顯提高。
◆ 從國家的產業政策發展來看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規劃提出,鼓勵大型糧食經營和加工企業兼并重組,形成一批跨行業、跨地區、上下游一體化的大型糧食物流企業。通過全國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到2015年,全國原糧流通量中散糧流通份額達到55%,基本實現主要跨省糧食物流通道的“四散化”和整個流通環節的供應鏈管理。
而在發改委發布的《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規劃提出,支持骨干食品加工企業做強、中型企業做大、小型企業做精,規范小企業、小作坊經營,形成以大型骨干食品加工企業為龍頭、中型食品加工企業為支撐、小(微)型食品加工企業為基礎的共同發展新格局。堅持市場化運作,完善配套政策,消除制度障礙,引導和推動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 從大米加工行業發展特點來看
在美國、日本等大米加工業發達的國家,稻米精深加工品已超過350種,加工業對稻谷資源的增值率已達1比4到1比5左右。中國目前稻谷深加工尚屬起步階段,效益遠沒有體現出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大米的消費逐步向優質化、功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市場需求決定發展方向。
今后,稻谷產品加工除優質米外,免淘米、營養米、強化米、香米、留胚米及各種配制米將越來越多地擺上餐桌,逐步形成大米專用化。大米淀粉、大米蛋白、米糠營養素、米糠酶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的產量也將逐步增大。稻殼發電及以稻殼為原料的化工、建筑、環保、保溫、填充材料等產品也將投放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通過深加工,稻谷、稻米加工利潤將大幅提高。
國內推進優質稻的開發與生產,對提升大米品種結構、檔次和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動了大米產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推動了國內大米企業的兼并和重組步伐,打造和延伸了大米產業鏈,涌現出了一批國內外影響力較大的大米加工企業和優質原糧種植基地,為大米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但目前中國大米加工企業與國外企業還是存在一定差距,這主要體現在生產規模相對較小,加工技術相對落后和優質米稻米較少等問題上。在未來幾年,國內大米加工企業兼并重組現象仍將持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