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處于底端 短期難以突圍
10月15日,重慶秋糖會閉幕。相較于以往的糖酒會,該屆與現下的白酒行業一樣顯得頗為冷淡。這種冷淡體現在:參展的白酒企業中,只有洋河、沱牌、汾酒等為數較少的酒企參與;五糧液則是以其系列酒參展,主力產品并沒有參展;瀘州老窖參展的是下屬的銷售公司博大酒業,主推的是在營銷上有所口碑的瀘小二。其次,參與的經銷商少,那么,交易情況自然也顯得冷淡。
現在的白酒行業業內人士基本達成的共識是行業已經進入底部,但是對于何時能走出底部,實現盈利,卻并沒有肯定的論斷,當然這里面也不乏樂觀的聲音,而更多的是持觀望的態度,尤其是經銷商。其實,白酒企業應對這次行業危機也在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比如實力雄厚的茅臺和五糧液跨界旅游業來分散目前的白酒窘境,各大白酒品牌布局針對腰部價格的新產品等,運用的最直接的是降價。
降價對于單個企業來說,是希望用價格來換銷量,銷量代表著市場份額。經過首輪的降價,茅臺和五糧液依舊占據了頂部600元以上的市場,中部的價格競爭對于市場的瓜分顯得更為激烈,這主要是二三線的白酒品牌相對集中,而這一價格段也被視為未來白酒行業的主要目標消費市場。堅守價格的白酒品牌也有,不過顯然難以經受時間的煎熬,瀘州老窖1573剛開始試圖穩價來占據高端白酒,并維護高端形象,但經不起來自上面茅臺和五糧液的降價壓力,無奈在今年中秋節前作出降價。水井坊對于價格的堅守被指為其虧損的重要原因。
降價對于白酒行業來說,在既有成本的情況下,意味著單位利潤的減少。這次的沖擊或許能讓白酒行業更接近于未來的消費者,暴利的終結后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回歸。從這方面來說,這次白酒行業的風暴也有好處,最明顯受益的是消費者。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白酒行業的利潤同比從2013年年初開始,一直位于負增長區間。而從2003-2013年之間基本處于較高的增長速度,期間的兩度下探由于受累2008年后的金融危機,但這一情形隨即就好轉,并且利潤總額的累計同比增長曲線在這一期間并沒有跌破過0點。
圖表1:2003-2014年白酒行業營收累計同比和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后選取受政策影響后白酒行業下行的區間,通過圖表的觀察,我們發現,利潤總額的累計同比曲線開始快速下滑并下滑到營收累計同比曲線的下方。而在2013年后,兩條曲線表現出非常相似的平行走向。
圖表2:2012.06-2014.08白酒行業利潤總額和營收累計同比增速(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果把兩條曲線當做兩條平行的線條,兩者之間的差距是一定的,而以往的營收和利潤總額是固定的,那么這一模型計算出來的結果是:影響兩條線條之間差距大小的因素是P(現在產品的價格)、Q(P價格下的銷量)、C(制造該產品的成本)。對于所有產品的加總就是代表整個行業的現狀。成本對于新產品來說,需要前期的營銷投入和研發費用,因此成本的穩定需要一段時間。價格和銷量之間存在著某種函數關系,這種關系由需求和供給共同作用來決定。處于最高位的絕對需求彈性應該是往下移的,而且會帶動富有彈性的中高端白酒需求曲線的下移。對于供給方來說,以前的酒企更偏好提供利潤豐厚的高價格產品,而現在則更樂于提供受市場歡迎銷量更大的腰部產品。
上面靜止的推算是很簡單的,動態的考慮兩條曲線之間的差距相近卻顯得復雜起來,這僅僅是表象,還處在變動之中,分析過去價格對于現在價格的影響也顯得不合情理,但給人的印象是白酒行業處于底部,這種現狀表現的似乎還很穩定。
相關推薦 |
郎酒集團千人罷工折射高端白酒困境 |
酒莊模式能否真正改變白酒行業的命運? |
2014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茅臺跌出百強 |
白酒行情解讀——淺析企業市場策略 |
娃哈哈150億進軍白酒業 宗慶后訪19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