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2:《2022年中國智能養老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智能養老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延華智能(002178)、萬達信息(300168)、易華錄(300212)、愛儂養老(870925)、九安醫療(002432)等
本文核心數據:智能養老行業全景圖譜、中國智能養老建設重點政策匯總、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及其比重、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區域分布
行業概況
1、定義:科技賦能養老行業
智能養老是指融合應用健康醫療電子、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和產品,采集人體體征、居家環境等數據,實現家庭、社區醫療機構、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專業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和分析處理,提供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迫切的健康養老需求。
根據工信部、民政部和國家衛健委三部門聯合發布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分類,我國智能健康養老產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類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和家庭機器人五大類。
2、產業鏈剖析:行業產業鏈條較長,其中智能設備是區別傳統養老最大的部分
智能養老產業鏈較長,涉及行業多,其順利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社區、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來,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如購買服務、場地支持等加大對相關技術企業以及智能養老產品、服務的支持力度;同時,通過服務外包等多種方式與服務中介機構、大數據企業、互聯網企業以及相關社會組織、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充分發揮各種養老供給主體的專業優勢,進行協同創新。
根據前瞻分析,智能養老的服務鏈上游有由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服務商等技術,以及芯片、傳感器等元器件供應商,和通訊模塊、信息傳感器等中間件供應商,此外也有護工培訓、養老金融等。
產業鏈中游即各種智能養老產品與服務,其中智能設備是最大區別于傳統養老的部分。下游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這三大類養老需求市場。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突飛猛進階段
智能養老最先由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提出原名為“全智能老年系統(Intelligent Older System)”,指打破傳統養老模式受時空約束的缺陷,借助現代科技,將各服務參與主體整合起來,通過政府、社區、醫療機構等物聯網平臺,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國內智能養老行業起步相對較晚。2007年,中國建筑業協會智能建筑分會副會長胡黎明發表《新型數字化居家式養老社區解決方案》,提出“數字化養老”;2010年,學術界開始運用“信息化養老”概念;2011年,出現“科技養老”概念;2012年,全國老齡辦首次提出“智能化養老”的概念。2015-2017年左右為產業的培育期。在此期間,適應養老產業的法規、政策、標準和創新體系及可信交易環境將逐步建立,眾多企業將不斷推陳出新。2018-2020年左右將是產業的推進期。在此期間,適應智能養老產業的各類企業基本建立,創新的智能養老服務模式不斷涌現,投融資市場十分活躍。智能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為2021年左右。2021年以后,預計智能養老產業進入突飛猛進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驅動,智能養老已經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人口老齡化趨勢背景下,中央層面持續出臺相關政策推進智能養老,2011年9月17日,國務院發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做好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試點工作,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此后在《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個政策中提到“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的字樣。
2013年,全國老齡委專門成立了“全國智能化養老專家委員會”為我國智能養老服務事業與產業發展把脈導航;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
2017年發布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建立100個以上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這些利好政策與信息,意味著智能養老已經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將步入深度老齡化,“銀發經濟”蓬勃發展
——人口老齡化趨勢發展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快速上升。截止2020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約為26402萬人,比重高達18.7%。國務院2017年1月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到,2030年60歲以上老人占比將到達25%左右。中國加快進入到老齡化社會,提供了龐大的潛在老年消費市場。
截至2020年底,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占17.95%;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占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0%)。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老年人口消費需求相當可觀
據全國中老年網的調查,中國城市45%的老年人擁有儲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額2016年超過17萬億元,人均存款將近8萬元。初步統計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總額超過7萬億元。2016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但根據不完全測算,2016年為老年人康養生活提供的產品在5000億至7000億元,需求持續旺盛,但有效供給不足。隨著康養產業的供給不斷增加,2030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
2、中國智能養老行業模式分析:
——我國推行的養老模式——“9073”模式
“9073”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規劃”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
參考日本與美國的經驗,在支付制度與養老建設方面給予我國很多的啟示,考慮到我國目前的現狀,未來居家養老模式或將成為主流趨勢,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將成為重要的補充。
——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
在居家養老中,智慧設備和科技產品是家庭成員的輔助。由于居家養老是我國目前的主要養老服務方式,因此,居家養老市場需求巨大,從而導致市場對智慧居家養老產品的需求也特別大。而以居家養老為目標市場的智慧居家養老產業門檻低,商業化成功可能性大,易于帶動整個產業鏈,所以處在優先發展的地位。
我國的養老行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三種模式相輔相成,互相影響。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發展較好的試點主要集中于北京、山東、上海等發達地區
國家三部委公布的四批次共計168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中,可以看出來我國的大部分省份都已經發展了智能養老試點,但是這些試點普遍集中于城市而非農村,且發展較好的試點主要集中于北京、山東、上海等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智能養老發展起步晚、程度低的特點顯著。
2、企業競爭:信息科技類的公司占比最高
國家三部委公布的四批次共計168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中,包括60家信息技術公司和35家醫療科技公司,占據了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
在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其中信息科技類公司占比最高,達36%,主要系信息科技類企業擁有以下優勢:(1)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為企業的可持續創新提供堅強動力;(2)豐富的信息資源優勢,為養老產業提供專業優質的智能化服務;(3)成熟的養老產品、服務和系統,能夠進行市場化推廣和運營;(4)清晰的運營模式和贏利模式,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
3、產品競爭:智能檢測設備入圍數量最多
2020年9月,經地方推薦、專家評審等,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了《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其中入圍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推廣目錄名單的產品一共有118件,細分品類有20種,其中智能檢測設備、心電監測類設備和血壓監測類設備入圍數量最多,分別為21件、14件和10件。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十四五”建設繼續推進產業升級,推動醫養一體化發展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智能養老產業將分別從科技賦能適老化產品、科技產品適老化改造兩個角度入手,積極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科技適老化產品將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打破醫療照護等服務的孤島狀態,推動醫養結合一體化。
2、“十四五”預計政府將持續完善產業政策,大力發展養老機器人行業
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有助于建設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保障制度,而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制度又有助于促進養老產業的良性發展。2021年兩會中提到加快發展智能養老機器人,破解養老資源緊缺問題
智能養老機器人是破解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多與專業服務人才持續性短缺結構性矛盾的途徑之一,且智能養老產品具有功能豐富、安全可靠、使用年限長等特點;此外,智能養老機器人的出現可以緩解護理專業人才短缺的困境,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日常護理、康復訓練等專業護理服務。由此可見,功能多樣且具有廣闊市場空間的養老機器人將是未來破解失能老人養老服務困境的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產品。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養老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能養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能養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能養老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