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將是投資者最痛苦的一年?
2014年對于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說,注定是難忘的一年。一方面中國A股市場一改數年“全球墊底”的差名,以飆漲50%收尾,成為世界各主要股市中表現最為亮麗的新星。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卻出現了罕見的連續暴跌,臨近歲末油價幾近腰斬,未來油價在低位徘徊將是“新常態”。
進入2015年,隨著國內股市的向好、樓市的調整、金價徘徊、P2P行業的洗牌、匯市的波動,很多投資者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是“今年錢該往哪兒投?”。筆者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在國內外財經領域一定會發生若干黑天鵝事件,那是一個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過程。我想一一對此進行分析與展望。
一、A股將是瘋牛?慢牛?
中國股市從無人問津,到如今的全民炒股僅僅只用了半年的時間。據數據統計,2014年6月30日,上證指數收盤點位為2048點。然而,時隔半年,上證指數卻站在了3200點之上,全年漲幅超過了53%。成為近半年來全球股票市場中的最大亮點。除機構投資者一致對今年股市行情較為樂觀外,更有專家建議大家現在已到了賣房炒股的時候了。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本輪上漲行情的起因:
其一,本輪行情是怎樣誕生的?今年下半年后,場內的機構投資者開始講起了故事,他們把所有出臺的政策都稱之為利好。特別是當時滬港通將開啟,機構投資者們表示,隨著國內資本項目的逐步開放,未來將會有大量的境外資金流入內地,這將徹底改變目前A股市場資金不足的,行情低迷的困局。而場內人心思漲,滬港通的開啟則起到發動行情的作用。
其二,央行在11月底宣布降息,加快了近期股市上漲的速度。很多券商的分析師表示,一方面在央行降息之下,鑒于國內投資渠道狹窄,這會倒逼儲蓄資金、樓市資金流入股市。另一方面這次降息,意味著央行的貨幣政策的徹底轉變,未來將會多次降準降息,股市上漲毫無懸念。
其三,場內機構投資者巧借融資融券杠桿效應,將股市暴漲推向極致。在今年7月份A股場內融資融券規模還只有4346億元,而隨著新一輪行情的展開,使得大量杠桿資金進入股市,融資融券余額與融資余額雙雙突破萬億大關。在將股市每天成交量推過了萬億大關的同時,股指也在不斷創下數年來的新高。同時,機構投資者則利用此契機,將手中重倉的藍籌股(特別是銀行股、券商股)減持殆盡。
不過,筆者對股市近期的飆漲表示了擔憂,因為縱觀A股市場歷史,每次暴漲過后必然會出現暴跌。而且這次股市暴漲資金推動型,主要還是機構投資者通過融資方式推高了股市,顯然股市上漲在沒有基本面配合的情況下,必定難以走遠。
首先,截止去年A股最后交易時段,融資余額再度創出10063億元的歷史新高,但令人奇怪的是,融券余額僅僅只有73億元,這與10063億元的融資余額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顯然由于行情的過度向好,A股市場的融資融券已成“跛腳鴨”。筆者并不反對股市適度的杠桿有利于活躍市場,但是過度的動用杠桿,會出現行情上漲時加速上漲,在行情下跌時會加速下跌。最終蒙受巨大損失的還是中小投資者。
就在12月9日,上證指數當天波動超過200點,這給投資者上了一堂生動的風險課。當天12月9日上證指數日內最高突破3090點,收盤價收于2856點,較最高點下降了7.6%。滬深兩市成交1.26萬億元,全天近200只股票跌停。而融資融券的余額仍維持在9000億元以上的高位。實際上,融資杠桿就是一把“雙刃劍”,樂觀行情下融資能為股市帶來更多的資金來源,若行情出現逆轉,投資者的虧損加倍放大。
目前,監管部門并不支持“全民加杠桿”的瘋牛行情,因為最終受傷害的肯定是中小投資者。面對日趨狂熱的A股,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希望廣大投資者特別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尊重市場、敬畏市場,牢記股市有風險,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風炒作。顯然,證監會將加大股市違規者的懲治力度,這使外圍投機資金入市會受到影響。
再者,股市的上漲,除了資金推動之外,還需要有基本面的支持,因為只有上市公司取得較好業績,才能真正推動股指的牛市行情。而目前來看,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維持在7%,中速增長將是“新常態”。更值得關注的是,年底無論是匯豐PMI指數跌破枯榮線,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創下27個月以來的最大降幅。都已經明確的告訴我們,中國經濟目前處于通縮期。在這種情況下,股市出現去年那種脈沖行情只能是機構勝利大逃亡,不可能維持長久。
最后,當前A股市場的制度建設尚在建設之時,并不支持股市的長期牛市。當前除了上市公司分紅吝嗇、上市公司業績變臉之外,我國的A股市場甚至還沒有一個像樣的退市制度,在一個沒有“優勝劣汰”的環境之下,A股市場不僅通過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很困難,而且離走向成熟還有距離。
臨近年底時,管理層已表示,2015年乃是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元年,就是擬上市企業將由原來專家審核向注冊制(報備制)轉變,這對于很多急需直接融資上市的企業無疑是特大利好,預計今年將會有更多的企業登錄A股市場,但這同樣也會分流A股市場的場內資金,造成股市資金嚴重失血。
縱觀本輪A股瘋牛行情,完全是機構投資者逃命出貨行情,如果您買的不是券商、銀行等藍籌股,恐怕會覺得有種“滿倉踏空”的感覺。數據顯示仍有18%的投資者出現虧損,只有16%的人表示跑贏大勢。而筆者覺得,隨著股市杠桿的頻繁使用,未來A股市場暴漲暴跌,將是“新常態”,想在2015年的A股市場“閉著眼晴賺錢”恐怕很難,建議大家千萬別“買房炒股”,拿點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小錢,在A股市場上一試身手還是不錯的選擇。
二、國內樓市已步入調整期嗎?
臨近去年末,社科院發布了《住房綠皮書》稱,2015年國內住房市場將進入中速增長的常態,2015年的住房市場走勢:整體延續衰退,一、二線城市2015年下半年,三、四線城市2016年下半年復蘇。在預言了未來房價走勢的同時,綠皮書還預測明年仍在堅守限購的五個城市有望全面放開。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將完全破滅。而鑒于城市人口流入的宏觀拐點尚未出現,房價尚不至于會整體崩盤。
很多人會問,在經歷了2014年的慘淡經營、房價高位微跌之后,2015年國內房價還會繼續上漲嗎?筆者覺得,國內房價大幅攀升的時代已經過去,較長時期的深度調整期已經到來,從投資投機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房地產正處在“擠泡沫”時段,但對于剛需、改善性需求者而言,反正是自住,只要買得起房,買房或者租房都是不錯的選擇。
首先,國內房價之所以能上漲10多年,主要是貨幣推動的效果。在2009年房價新一輪一漲開啟之年,M2增速高達29%,而去年11月M2增速只有12.3%,再加上大量的樓市資金流向股市,所以就目前的社會資金量,要想再造樓市瘋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更何況,雖然央行多次要求各銀行對個人住房貸款“網開一面”,但是隨著各地房價下跌,銀行出于房貸風險控制考量,是不可能再重演2009-2011年那樣的極度寬松政策了。
此外,國內房價之所以在過去的10多年里翻了5-8倍,主要是因為美聯儲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大量的流動性進入中國后,被兌換成基礎貨幣,而這些基礎貨幣的乘數效應推高了國內的高房價。但現在,隨著美國經濟的強勢復蘇,美元指數的走穩,美聯儲的量化寬松也逐步退出,預計在今年第二季度將加息,這將會導致更多的流動性離開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回流美國。
再者,今年國內房地產將去庫存化,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所以已失去了大幅上漲空間。由于前幾年各地盲目房地產投資,很多城市商品房的庫存很大。大概全國預售面積超過6億平方米(已超過歷史峰值),這其中3億多是住宅。現在狀況是,國內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要化3-5年時間。而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至少也要13年月以上(這還不包括增量入市的房源)。所以,各路專家和政府部門都希望今年房價穩中有降,平穩著陸。只是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已經終結。
最后,各種政策救市的效果正在衰退。隨著去年5月開始,全國各主要城市的房價出現拐點,7-10月份地方政府開始徹底給樓市松綁,隨后央行為救樓市也積極放開個人房貸政策。目前唯有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海口等五座城市沒有取消“限購令”。但是即便是政策面上這么重大的樓市放松政策出臺,也僅給房地產帶來“曇花一現”般的復蘇。
這也說明了,遠遠超過百姓購買力的房價、需求基本枯竭,樓市并不是想救就能救的。筆者認為,隨著今年房價繼續深入調整,政策救市力度還將加大,但是政策只能延遲房價下跌進程,而且救市的邊際效應正在逐步衰退,要想讓房地產泡沫不破裂是很難的,只是現在希望是讓這個泡沫帶來的金融風險降到最低。
在經歷了10多年的暴漲,特別是2013年的瘋漲之后,國內房價已經步入調整期。政策面的各種鼓勵消費者買房的措施只能延遲房價調整的進程,拖一下金融泡沫破裂后的破壞程度,但并不能改變房價去泡沫化的大趨勢。不過,對于消費需求購房者來說,必竟是自已居住,該買房還要是買,或者選擇租房住也可以。但對于投機投資性購房者而言,房價飆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盲目投資房地產風險很大。
三、國際金價的大底到了沒?
2014年即將過去,整個黃金市場卻表現平平,受到投資熱度降溫的影響,國際金價保持弱勢整理,相對2013年2014年國際金價跌勢出現放緩跡像,其跌幅正逐步衰減。2013年全球國際黃金跌幅達到28%,而年末國際金價收于1188美元/盎司,與今年國際黃金價格開盤價1204美元/盎司相比,國際金價全年跌了16美元/盎司。也就是截止去年底,2014年國際金價只是稍有下跌。
縱觀2014年全球資本市場遭遇洗禮,國際金價卻在如此危難中勉強支撐了下來。2014年隨著美元指數的不斷走高,對國際金價構成很大壓力,國際金價一度曾剌穿過1180美元/盎司關口,最低下探1131美元/盎司,不過又很快的回到了1180美元/盎司上方。2014年國際金價持續疲軟的因素有三:
首先,美國經濟的向好,帶動美國股市和美元指數持續上漲。美國商務部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美國3季度GDP年率終值大幅上修至5.0%,高于初值3.9%和修正值4.3%,創下2003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優異表現。大幅向好的美國GDP數據公布后,美元指數隨之大漲,升至逾八年高位。美元指數升至90,拖累了黃金價格的回暖。
再者,美聯儲早在去年7月份便宣布將逐步退出量化寬松QE,并暗示明年中期將會加息。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最早將在2015年4月開始加息,但是最大的可能是明年6月開始加息。顯然美聯儲未來加息時間日漸清晰。而黃金作為貨幣信任危機時的避險工具,恰逢美聯儲意在收緊中長線銀根,這對國際金價構成明顯下行壓力。
最后,中國和印度本來是國際黃金最大的需求國,而現在這兩個國家對黃金需求明顯下降,這也構成國際金價無力反彈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中國大媽們在2013年4月曾想炒底國際金價,其威力一度震動了華爾街,但是目前中國大媽們都處于虧損狀態,對抄底黃金還心有余悸。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疲軟,民眾收入增幅也將逐步回落,國人對購買黃金的熱情大不如前。
此外,作為黃金需求大國的印度,今年對黃金的需求度驟然大跌。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1)印度經濟增速持續放緩 2)印度通脹不斷走高 3)印度盧比貶值。再加上,印度政府為了平衡經常項目逆差,把黃金進口稅從15%再度上調至20%。這也給印度購買黃金的需求帶來了嚴重的擠壓。
從目前情況看,未來國際金價仍處于下降通道之中,只是跌幅輕了許多。對于國內投資者而言,購買黃金要充分考量其中潛在的風險。細數當前國內投資黃金的途徑除了傳統的實物黃金投資外,還有紙黃金、黃金期貨、黃金延期交易和與黃金掛鉤理財產品等。但實質上,中國內地市場并不適合國內投資者將大量積蓄投資黃金。目前國內黃金市場存在二大問題:
其一,投資實物黃金很難變現。 縱觀國內黃金回購市場,我們發現同樣是黃金,不同的品種回購渠道不同,變現最難的是黃金首飾,很多黃金銷售處不接受黃金首飾的回收,只接受“以舊換新”的業務,即使舊款首飾換新款,也要收取每克20至25元的折舊費。一些個體戶開的商店有“黃金首飾回收”業務,但他們給的價格一般遠低于當時的金價,兩者每克相差100元以上。
例如:某投資者拿數年前買的一套豬年生肖金條,見金價回落,便想出手換錢,但當時賣金條的商家卻說生肖金條不接受回購,只能幫他聯系買主,雙方自己談價。如果從銀行處購買金條,投資者在購買黃金時一般需每克加收12元手續費,回購時每克加收2元,兩者相加是14元,那么只有金價漲出每克14元以上,投資者才有錢可賺,否則還得賠錢。
其二,投資黃金衍生品遇到專業難題
我建議大家不要參與黃金期貨或與黃金有關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的任何投資,因為這種黃金衍生品利用扛桿操作的模式和強行平倉的機制太容易讓一般基礎知識不到位,對國際經濟運行趨勢又缺乏判斷力的投資者出現較大虧損,因為金價是波動的,并不是一直向上或向下的!構成黃金價格波動的因素還有很多,對于搞不懂的老百姓千萬不要做,更不能把投資黃金當作抄作和賺大錢的工具。
四、人民幣匯率對外貶值該咋辦?
在2014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190,雖然較上一交易日升值34基點,但從全年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0.36%,這是人民幣匯率自2010年重啟匯改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貶值。
美國經濟復蘇、美元走強是人民幣匯率貶值的直接原因。2014年非美貨幣均出現大幅貶值,人民幣貶值幅度最小。近幾個月以來,美元一直處于強勢地位,美元在2014年7月份以后對歐元升了18%,對日元升了8%,最近盧布對美元跌了50%。而筆者認為,人民幣匯率2015年將步入寬幅調整期,由升轉貶乃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國內居民僅是持有國內資產,也與國際市場沒有多少聯系,那么你手中持有的人民幣不需要變動太多,只要稍許持有些美元即可。這種持有少量美元,不是為了持有美元的升值,而是居民持有美元后會關注美元之變化,關注國際市場基本大趨勢。這對家庭的金融知識增長,會大有幫助。
而對于有子女在海外留學的居民來說,外幣的選擇就看子女在哪個國家留學。如果在非美元國家,為孩子準備留學經費時,不要兌換太多,需要多少,兌多少。在近一兩年內持有美元為主。因為強勢美元會是一種常態。如果在美元國家,比如美國留學,就得盡早準備,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這樣就可以降低家庭今后兌換美元的成本。
2015年是國內投資者比較痛苦的一年。國內的股市、樓市都經歷過一輪暴漲,已經過渡的透支了未來,所以現在進入無疑風險巨大。而對于國際金價來說,今年還將會在低位徘徊,并不斷尋底,中國大媽們要想今年得以解放,希望渺茫。對于匯率市場,隨著市場化的到來,建議家庭中多持有一些美元資產,更希望決策層完善風險對沖機制,這樣在匯率出現波動時,進出口企業才能有規避匯率風險的渠道。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