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高層震動引發猜想 移動金融時代行業競爭加劇
微眾銀行行長離職引發業內人士猜測
微眾銀行行長曹彤離職的消息引發業內不小的震動。據悉,目前曹彤已經辭去微眾銀行行長一職。曹彤之所以能成為首任微眾銀行行長,除了在銀行業有二十余年的工作資歷、各方面經驗都十分豐富以外,還與他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上頗有建樹息息相關。據了解,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自開業以來,步伐比較穩健,首先發布了基于大數據模型的產品“微粒貸”,又于今年8月推出微眾銀行APP,并成功引入國金證券與太平資管兩款產品。僅從產品類別上看似乎平平無奇,但其背后的成交活躍程度卻超過了市場預期。
微眾銀行憑借互聯網金融的風口、眾多知名企業背景、經驗豐富的領導人吸引媒體的一致關注,也著實搶足了其他民營銀行的風頭。但在微眾銀行尚未成立滿一年之時卻傳出曹彤離任的消息,不能不引發社會各界的聯想。
中國民營銀行論壇召集人方銘對此表示,民營銀行尤其是互聯網銀行是個新興事物,對于定價和風險等方面的問題肯定會在發展戰略和實現路徑上面有些不同的嘗試,因此這次曹彤行長的離任應該從民營銀行內部經營管理的角度去理解。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微眾銀行背后有騰訊強大社交系統和內部資源撐腰,但到目前為止,騰訊社交用戶到金融用戶的轉換率并不高。
種種說法目前也只是猜想,盡管對曹彤行長離職的具體原因尚不確定,但業內傳聞的“互聯網金融創業”也未必是空穴來風。微眾銀行的穩健發展為曹彤從事互聯網金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玩法”是否會繼續創新,我們拭目以待。
移動金融競爭加劇 商業銀行面臨挑戰
自成立以來,民營銀行以互聯網金融作為突破口,力求實現互聯網平臺化、服務化的功能和理念,而作為傳統銀行的互聯網金融或許并不明顯,目前更多的是銀行業務的互聯網化。“互聯網+”與“+互聯網”雖然只是順序上的不同,但是操作起來卻有天壤之別。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曾在采訪中表示,“不要把我們堪稱是一家銀行,看成一家中介就好。”他說,持有銀行牌照的互聯網平臺是他們的定位,但這個平臺主要的功能是將微眾服務的個人與微型企業用戶與合作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連接到一起,真正的意義是一個“連接者”的角色。
微眾銀行與大眾的連接目前主要通過手機移動終端。在一個尚未完全拋去傳統觀念的社會環境下,盡管有知名企業與領導者做信譽背書,而完全不設置物理網點、純粹通過移動終端與客戶連接的方式新奇大膽,也再一次證實移動金融是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金融3.0系列報告之商業銀行移動金融戰略創新與趨勢前瞻》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移動金融整體用戶規模達到8.7億,與上年同比增長約100%。
圖表1:2014年我國移動金融整體用戶規模及增長情況(單位:億臺,%)
資料來源:TalkingData數據中心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在整個移動金融市場中,比重較大的主要是證券及其他理財產品,傳統商業銀行占比僅為15%左右。如今,民營銀行憑借自身優勢在移動金融領域逐漸站穩腳跟。9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表示還會陸續放開民營銀行準入,民營銀行也將進一步完善對互聯網金融尤其是移動金融領域的布局規劃,對于傳統商業銀行來講又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盡管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建設銀行等在移動金融領域的布局開啟了新的發展模式,但為了增強競爭力,傳統商業銀行仍然亟需調整發展策略。首先要以用戶為核心,產品設計方面站在用戶思維上考慮,重視中小企業及客戶這個“長尾”;其次需要以互聯網的思維設計發展策略,而不僅僅停留在“互聯網化”。如此一來,再加之銀行本身的信用資質,或將在移動金融領域大有作為。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移動互聯網時代 商業銀行移動金融的發展 |
移動金融行業現狀分析 央行支持金融IC |
手機銀行推動移動金融行業發展分析 |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移動金融通常是指使用移動智能終端和無線互聯技術開展資金融通活動的總稱。與傳統金融服務和PC端服務相比,移動金融在信息獲取、傳輸、共享的效率和成本方面具有巨大優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